“叮!”随着系统提示音响起,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出现在义乌市国资运营公司纪委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你公司下属担保公司存在接待费违规报销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请立即予以核实!”系统显示,该笔接待缺乏公函凭证,存在违规风险。
“无公函接待极有可能存在违规问题,须立即核查!”该市国资运营公司纪委迅速行动,通过调取票据、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最终核实系工作人员疏忽导致材料漏传。在督促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后,该市国资运营公司纪委第一时间将核实处置结果反馈至预警系统。这是义乌市纪委监委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监督“四风”问题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义乌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针对公款吃喝、公务接待等“四风”问题易发领域,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创新打造“三公经费智能预警模型”等5个数字监督模型。系统归集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单位采购等核心数据700余万条,通过设置“无公函接待”“超标准接待”“非定点商户消费”等6大类预警规则,实现全天候、动态化监测预警信息。
预警不是终点,整改才是关键。为确保监督实效,该市纪委监委建立“智能预警-线上交办-线下核查-整改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预警信息直达责任单位纪委,10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核查结果;对于需要核实的问题,承办单位需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方案,并在整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市纪委监委信息中心报送处置结果。今年以来,系统已发出红色预警779次,推动整改问题32个,实现从发现问题到系统治理的良性循环。
“在强化技术监督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据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针对系统预警发现的无公函接待、商务接待代替公务接待、超标准接待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推动财政局、国资办等部门制定了《进一步规范市属国企负责人业务招待管理的通知》相关制度6项,确保查处一案、规范一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数字监督应用,在数据共享、模型优化、制度完善上再发力,让科技为监督赋能,以精准监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义乌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