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北仑:数据赋能靶向纠治"四风"顽疾

2025-10-09 09:3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前不久,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收到了大数据监督平台推送的一条预警,提示某国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个别泥工8月雨天作业工时占比较高,可能存在虚构日常工资、套取人工费的情况。

  “该月下雨近20天,但部分泥工登记工时却在25天以上,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该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将红色预警转给有关街道纪工委办理。经调查核实,发现该国企原法人代表虞某某虚报工时套取公款问题,套取的公款被用于发放津补贴、违规吃喝等。目前,违规套取的7万余元正在追缴,4名涉案人员已受到相应处分。

  在持续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日趋隐蔽、花样翻新,发现、甄别和查处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北仑区纪委监委紧跟形势任务需要,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探索构建17个涉及高频加油、非定点维修、发放津补贴异常等业务场景的“四风”领域监督模型,并通过“建模——预警——核查——反馈”全流程管理,精准识别、高效纠治“四风”顽疾。

  打通数据壁垒,是发挥大数据监督效力的基础。“我们建立了多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打造跨部门数据共享体系,有机‘串联’民政、国企、教育等26类核心数据,实现300余万条数据的共享共用。”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笔补贴盼了好一阵子,现在终于到手了,太感谢你们了。”在北仑区纪检监察干部电话回访时,拿到独生子女特扶补贴的王阿姨由衷地表示感谢。

  此前,北仑区纪委监委以独生子女特扶补贴发放为切入点,联动卫健、公安、残联等相关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归集独生子女名单、户籍信息、残疾人名单等数据,搭建独生子女特扶补贴应发未发快速识别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自动捕捉补贴遗漏问题,实现从“被动接诉”向“主动发现”转变。

  数据一旦动起来,就成了会说话的监督员。自该模型运行以来,已产生漏发预警26条,推动相关部门向35户独生子女特殊家庭补发扶助补贴250余万元。

  “‘四风’问题线索隐蔽难查,传统监督方式往往难以有效发现。为此,我们成立数字纪检监察室,统筹协调‘四风’领域数据采集、模型创建、平台运维等方面工作,实现对‘四风’问题的实时监测、智能研判、风险预警。”北仑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数据监督还关注“治未病”。针对日常监督监察中发现的国企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问题,北仑区纪委监委系统梳理问题症结,深入挖掘具备大数据监督的关键点。经分析研判,该区纪委监委以辖区内的国企为切口破题,通过整合公车管理、加油卡消费记录等数据,科学构建国企公务用车目的地和用车时间异常、加油卡异常等维度监督模型。截至目前,先后发现红色预警5条,转问题线索3条。

  “构建大数据模型,可以破解基层监督能力不足、监督方式单一等难题。”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监督体系,以数据赋能纠治隐形变异的“四风”顽疾。

(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