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督导组的指导,我们村这7处土地的租金收益每年至少增加了34万元!”近日,瑞安市飞云街道孙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苏文在与承租人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后,激动地对该市纪委监委村级合同清理督导组工作人员说道。
原来,孙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曾经将村里闲置的7处空地对外出租,随后承租人便在空地上搭建了临时建筑物。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签订的合同未对后期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归属进行约定,且空地租金价格较低,未明确后续租金递增条款,导致租赁价格与目前的租赁市场行情相差较大,无形中降低了村集体资产收益。近期,该市纪委监委开展村级合同清理专项行动,这笔陈年租赁合同引起了督导组的注意。
随后,督导组协调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共同发力,创设“房地分离资产残值评估法”,通过对房产残值和土地使用权价值分开评估、计价收益,并约定一定期限后,将房产所有权转移给村集体,有效防止村集体资产收益流失。目前,该7处房地分离资产通过残值评估,接下来5年间每年资产收益增加65.33%,5年到期后地上建筑物资产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且每年资产收益增幅将达到188.89%。
这是瑞安市纪委监委在开展村级合同清理专项行动时推动解决的一起典型案例。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村级合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去年以来,瑞安市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三清一促”工作,以村级合同监管为切入点,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巡察组、第三方机构成立“三清一促”调研组,发挥专业力量开展驻村专项调研,通过建立工作例会、问题会商、督导检查机制,实地指导村社扎实做好村级合同自查自纠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已清理规范问题合同数2412份,帮助村集体收回欠缴租金4463万元。
为算清村集体经济合同“明白账”“阳光账”,让村集体收益“颗粒归仓”,该市举一反三,聚焦“帮亲合同”“账外合同”“纸面合同”“无期合同”“拆分合同”等5类问题,建立市乡村三级核查机制,通过村级自查摸清“家底账”、乡镇(街道)复查核准“问题账”、市级抽查督导“重点账”等方式,全面排摸村集体合同签订执行、村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同时,该市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贴身监督优势,紧盯签订合同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否存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违纪违法问题,分村编制问题清单,及时反馈各村整改,做到边查边改。目前全市已查处资产违规出租典型案例9起,查处村级合同方面的违纪违法人员20名。
针对清查发现的共性问题、案件查处发现的突出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强化源头治理,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检查抽查,要求各乡镇(街道)组织“三资”中心、司法所、资规所等有关力量加强合同过程监管,全面推广应用6类3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示范文本,充分利用“浙农经管”的合同管理模块,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电子台账,推动市场评估价或询价5万元(含)以上村集体资产在市产权中心平台进行公开竞价交易,定期开展村级资产交易情况检查,切实维护村级集体经济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们将综合分析专项行动发现问题的成因、制度漏洞及治理风险等,有针对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惩治‘蝇贪蚁腐’,守牢村集体‘家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瑞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