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镇石柱村瑶山葡萄柱挖机清理工程承包人为该村村委李某某的配偶……”前期,永康市纪委监委收到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发出的红色预警,提示相关村干部违规参与村内工程,随即交办石柱镇纪委进行核查。
经查,2020年10月,石柱镇石柱村村委李某某在明知村干部本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承揽本村工程的情况下,仍承揽了该村的挖机清理工程,并从村集体领取工程款共计人民币11.73万元。最终,李某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监会主任因履职监管不到位受到提醒谈话处理。
这是该市纪委监委强化大数据监督,精准整治村级工程“微腐败”的有效实践。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以村级为主体组织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日趋增多,这些工程既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存在腐败滋生的风险。对此,永康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村干部违规插手工程、谋取私利、暗箱操作等易发多发情形,将村级工程纳入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创新构建“村干部违规参与本村工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发现问题、固定证据、调查处理”精准锁定问题线索,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经过案情分析、规则设置,我们归集了村干部、村级工程项目、‘三资’平台支付等相关数据,并向相关职能部门调取关联信息,实现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永康市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监督模型不仅能碰撞出村干部及其近亲属本人直接参与村级工程建设的情况,还能将村干部参股的公司与相关工程的施工方进行关联,实现更多维度的数据碰撞。
层层筛查、抽丝剥茧的碰撞分析,让原本隐藏在背后的“蝇贪蚁腐”无处遁形。据统计,该监督模型上线以来,该市已累计产生红色预警70条,转问题线索36条,成案13件,此外,该市纪委监委聚焦村级工程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拓宽监督“宽度”,通过对工程名称、工程金额、发包时间以及承包方名称进行数据碰撞,严格排查是否存在拆分工程项目以规避公开招标的违规问题,以技术手段筑牢小微工程“防火墙”。
“大数据建模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度融合,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发现问题,实现主动监督、精准监督。”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运用平台成果,强化数智赋能,助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
(永康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