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直播镜头前,剧本杀运营人员郑钰正带着上千网友“云游”磐安县墨林村,古村飞檐下的光影、老茶馆里的茶香,通过屏幕传递着传统村落的独特韵味。“之前纪委的同志来这儿了解情况,帮咱们把问题都解决了,项目也推进得顺顺利利的。目前都接待了100多批团队了!”郑钰翻看着手机里的订单,笑意盈盈。
为释放生态文旅价值,打通乡村振兴脉络,磐安县纪委监委坚持“监督跟着产业走”,通过靠前监督、精准赋能,推动墨林村深挖“古村+文化”资源潜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机融合,创新推出剧本杀、村咖、非遗工坊等新业态,成功打造“半日小隐,自在墨林”特色IP,有效打破乡村发展“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瓶颈,让沉睡的古民居变身“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墨林村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实现同比增长65%。
乡村振兴步伐越来越快、群众增收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得益于特色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纪检监察的保驾护航。近年来,磐安县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文旅、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该县纪委监委把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监督的“主抓手”,围绕产业扶持政策落地、要素保障供给、利益联结机制等关键环节,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链条,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通过“蹲点式”调研、“清单化”督办、“销号制”落实,着力疏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监督沉下去,问题浮上来,责任才能扛起来。我们就是要当好产业发展的‘清道夫’和‘助推器’。”磐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下沉监督时集中反映出的技术支撑不足、品牌效应分散、市场渠道狭窄、质量标准不一等产业痛点,该县纪委监委打出监督“组合拳”,一方面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链条,统筹调度监督力量下沉一线,深挖责任落实不力、作风不实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谈话提醒、专题会商、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压紧压实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旅等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督促推动其强化全链条技术指导与服务供给,加速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同步严格盯紧生产流程,把好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环节质量关,以有力监督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磐五味’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们还被授予‘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称号’。”该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县纪委监委通过一系列监督“组合拳”,有效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磐安县特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不仅成功培育出“磐安云峰”茶叶、“磐五味”中药材等一批市场认可度高、附加值显著提升的区域“金名片”,更直接带动了全县超过三分之一人口在产业链上就业增收,产业振兴的强劲动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富民强村的丰硕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廉’动力,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磐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磐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