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舟山市定海区岑港街道桥头村“好岑光”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顾欢科,领着客户实地参观考察龙荫家庭农场。“今年街道大力推行片区化运营模式,我们积极联动周边资源,打算引入更多志愿者团队和直播团队,进一步拓展农场的影响力。”凭借专业的管理理念与丰富的运营经验,顾欢科有条不紊地规划实施着“好岑光”的多元化运营路径。
强村公司模式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尝试。定海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联动效应,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紧盯强村公司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财务管理不规范、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同研判,督促立行立改、堵塞漏洞,积极推动强村公司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掌握“一手”情况是实现精准监督的基础。定海区纪委监委以点带面就全区强村公司发展情况做好“解剖麻雀”。如岑港街道纪工委监察办聚焦强村富民目标,从“好岑光”强村公司的运行管理、利润分配、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排摸和了解,全面掌握公司“底子”,为精准有效监督打牢基础。
“大部分强村公司属于跨村联办组建的强村公司,推行村村能入股、村村能受益的抱团经营方式。跨村联办的公司涉及多个村的资源入股,资金流动大、项目环节多,一旦监管跟不上,很容易出问题。我们在监督各村(社区)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资产的新增、购置及配备,紧盯利润收入、入账及分红等情况。”定海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表示。面对跨村联办的特殊性,各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联合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设立强村公司监督清单,明确将强村公司纳入农村集体“三资”日常监督中,细化强村公司章程修订、经管人员选聘、资产购置、利润分配、信息公开、投资开发项目、资产出租出售等具体监督内容,要求每年接受财务审计,同时严禁转包,严禁村(社区)干部在强村公司领取薪酬或报销无关费用,推动强村公司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以前,农场农产品主要靠朋友圈销售,渠道窄、速度慢。去年,借助‘好岑光’共富工坊,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快速畅销,仅通过这一平台,销售额就有80多万元。”岑港街道辖区农户金师傅说道。在监督护航下,全区强村公司在优质农产品选品、果蔬品种改良以及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效益共赢。
下一步,定海区纪委监委将继续围绕“人、财、物”关键要素,健全全链条监督体系,推动强村公司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助力村集体经济稳健前行,真正成为“富民引擎”,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监督保障。
(舟山市定海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