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反馈的问题整改到位了吗?有没有按要求对近几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领取情况开展排查?”日前,景宁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对该县农业农村局开展走访,了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
此前,景宁县纪委监委通过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发现,该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不规范,存在将补贴错发给公职人员等问题,遂第一时间将该问题反馈至该县农业农村局,并通过制发监察建议书、组织人员动态跟进等方式,监督推动问题整改。
沿着线索查、奔着问题去。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坚持高质量、严要求抓整改,在深入核查反馈问题的基础上,深挖一层、细查一步,牵头组织21个乡镇(街道)对2018年以来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开展全面自查起底。针对核查发现的部分公职人员违规领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该县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追回程序,共追回补贴3.4万元,有效挽回了损失。
为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线索复盘等方式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耕地产权和人员信息变更不及时、对补贴对象身份把关不严是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该县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补贴发放对象身份信息核查,及时更新信息,确保实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精准规范发放。同时,指导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健全补贴政策落实工作机制,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依据等内容进行再明确再细化,并加大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力度,促进提升问题“过筛”能力,把好审查关口,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把制度约束的‘门禁’立起来,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景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把强化日常监督作为促进问题长效整改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深化运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擦亮监督“慧眼”;另一方面,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室组地协作联动、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动监督模式,紧盯补贴人员身份信息核查、公开公示、资金发放等政策落实关键环节,通过定期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强化联动式监督,全面杜绝漏发多发等违规现象。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宽监督渠道,通过村务公开、村务简报、微信晾晒等多种方式,动态公示补贴名单,实时收集问题线索,鼓励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将监督的防护网越织越密,确保补贴精准滴灌。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遏制耕地撂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景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跟进做好监督,持续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精准发放保驾护航。
(景宁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