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村道路平整硬化工程等多个村级工程疑似存在项目拆分等问题,请核查……”日前,青田县北山镇纪委监察办收到青田县纪委监委转办的1条红色预警信息,立即开展调查工作。经查,原半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亲属承揽本村工程提供便利。最终,杨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上述案例,是该县纪委监委深化大数据赋能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青田县纪委监委对近年村集体“三资”领域典型案例进行起底分析,有针对性地构建11个监督场景13个预警模型,设立数据标准5个,主动发现红色预警175条,立案17件,监督效能显著提升。
伴随着资金资源向乡村倾斜汇聚,违规承揽或干预插手村级工程、违规套取村集体资金等“三资”领域问题易发多发。为此,县纪委监委始终将精细“三资”监管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关键切口,持续推动监督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通过优化数字监督、激活民主监督、加强专项监督等措施,拧紧“三资”安全阀,织密“微权”监督网。
“村里文化礼堂修缮工程什么时候能完工?”“礼堂屋顶漏水修补、线路维修具体花了多少钱?”“村集体房屋租金年收入是多少?这笔钱用在哪?”近日,在该县海口镇会议室,一场以村级“三资”管理为主题的村民议事会火热开展。会上,村民代表接连发问,村主职干部现场作答,一同参会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则将热点问题一一登记在册。
像这样开诚布公的议事会,在乡镇(街道)屡见不鲜。聚焦彰显“村民问事、干部说事、纪委督事”的核心,提升“一问一答一督”的实效,青田县纪委监委鼓励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开展“三资”监管理论宣讲,用接地气的方言土话既充分引导村民提升维护自身权益、参与村级事务的自主意识,又帮助热心村民提升“听得懂政策、看得懂账目”的监督能力。此外,县纪委监委还要求乡镇(街道)纪(工)委着重写好“纪委督事”的后半篇文章,即对会上村民格外关注、多次提问的疑难事项做好精准监督、跟踪问效,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县组织开展村民议事活动30余场次,累计收集村级工程、村级资产、村级财务等“三资”领域问题70余个,焕发村民共建共享新活力。
“除了搭建村民议事平台,不少乡镇还创新了智慧村务、‘码上’监督等载体。在这些实践中,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监督积极性不断提升。”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让群众感受到清风正气就在身边,源头遏制“三资”领域乱象,县纪委监委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以开展“三清一促”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据不准等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村级债务、村级工程、村级合同、强村公司等方面,要求乡镇(街道)对辖区内各行政村开展全面自查,推动各类风险隐患清仓见底、动态清零。
看似微小的“蝇贪蚁腐”,实则是侵蚀群众幸福感的“毒瘤”。接下来,县纪委监委还将紧密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拓宽廉情收集面,严查细纠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痛点难点问题,擦亮乡村全面振兴廉洁底色。
(青田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