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游船在千年古桥间穿行,带领游客们体验一场古与今的对话、人文与科技的碰撞。这正是绍兴市越城区水上黄金游线西线项目——黄酒小镇至浙东运河文化园段“水、船、空、实景”四维联动旅游项目。该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离不开越城区纪委监委用“硬监督”守护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努力。
近年来,越城区纪委监委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列为政治监督重点项目,以“一盘棋”思维整合监督力量,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将专项监督细化为12个“小切口”项目,涵盖大运河保护范围内违法监管、“河城共生”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将政治监督“小切口”切实转化为推动项目落地的“大效能”。
在热火朝天的造船厂,该区文旅集团纪委书记正带队开展“半月督查+现场驻点”监督。通过倒排工期、动态预警和质量抽检,监督小组及时发现设计偏差与工艺瑕疵;针对船只延期交付风险,果断约谈负责人并启动“回头看”机制,最终确保所有船只如期交付且一次性通过验收,为游线运营筑牢根基。
面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一课题,越城区纪委监委构建大监督格局,联合发改、住建、自规分局等部门,依托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审批+监管”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区划内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前置审批许可和考古前置管理等规定,推动大运河联合巡查纳入区级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织紧织密大运河防护网。
监督之力同样推动着绿色转型和生态发展。面对印染、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难题,该区纪委监委全程监督47家印染企业、35家化工企业跨区整合、转型提升,共计腾出日污水排放指标10.28万吨、能耗指标85.16万吨标准煤,腾退土地1万多亩。在监督护航下,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在腾退土地上蓬勃发展,越城区先后获得浙江省数字经济督查激励,捧回制造业“天工鼎”。针对城市内河水流不畅、高温蓝藻水华等问题,区纪委监委督查推动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翻水泵站建设及“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构建。日前,越城区探索浙东运河人水和谐共生建设路径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把监督之力融入千年水脉,以‘越城范例’生动诠释人水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内涵。”越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政治监督之“效”,守绿水青山之“根”,护文化传承之“魂”,赋经济发展之“能”,为古运河畔绘就一幅“水清、岸绿、文兴、民富”的时代画卷。
(绍兴市越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