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滨江:监督推动急救转运跑出"滨江速度"

2025-08-29 11:36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12分04秒、11分42秒、9分24秒……在杭州市滨江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正在大幅缩短。“通过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我们针对性解决了急救点位不足、未24小时运行、部门协同不畅等梗阻问题,争分夺秒为居民群众生命安全打开了更加高效的绿色通道。”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拨通120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再到送入医院,挽救生命就是与时间赛跑。为此,滨江区纪委监委紧盯急救转运全过程的每一分每一秒,以精准监督推动集中整治,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完善站点布局、强化部门协同,实现了急救转运体系的提速增效。

  “原来我们认为急救体系运行良好,在接到区纪委提示单后,我们进行了分析,全区4个急救站中有2个是非24小时的,且都集中于人口密集的片区,这影响了急救转运的实际效率。”滨江区卫健局医政医管与基层卫生科负责人表示。

  今年年初,滨江区纪委监委启动急救转运不规范问题集中整治,对全区急救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协同卫健部门综合研判,剖析人口密度、站点覆盖率、反应时间等全量数据,精准锁定了制约急救转运效率的直接短板:急救站点覆盖不全且运行时间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对医疗急救服务的需求和期盼。此外,事权协调困难、职能部门联动不顺、设施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也是提升急救转运效率的“拦路虎”。

  “针对监督发现的梗阻堵点,我们向责任部门下发提示单,指出了‘急救反应速度与滨江发展定位、群众期盼不符’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立足区级能动性,向上争取、向内挖潜,优化站点布局、强化部门协同、加大基础投入’的具体建议。”滨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由卫健部门牵头推进站点升级,财政部门提供24小时站点资金保障,红十字会开展实急救队伍培训……同题共答的急救转运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每新增一个急救站点,就代表着与时间赛跑时多一份筹码。滨江区纪委监委以集中整治为抓手,推动新建西兴、长河、浦沿3个急救站点,并将原有的武警医院和城南急救站升级为24小时运行站点。

  “今年升级为24小时运行站点以来,夜间出车量是白天的两倍,而且目的地定位更准、反应时间更短。”武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常医生的话也印证着急救站点的升级实效。

  滨江区卫健部门还联合各街道启动社会应急救护网格化试点建设,建成1个区级+3个街道级急救实操体验点,在企业园区、高校设立培训示范点及红十字救护驿站,并组建4支专业急救志愿者队伍,对6个小区的保安、物业人员开展了11场急救培训。

  “在急救转运体系中,社会急救力量的前置介入是挽救生命的重要一环。”滨江区红十字会秘书长介绍,“医疗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通过平台调度附近急救人员及时施救,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随着急救转运体系不断完善,急救站点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强、调度越来越快,不仅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更是对“生命至上、群众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下一步,滨江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提升监督效能,深化急救转运机制保障和技术赋能,让急救转运“速度之变”“覆盖之变”“能力之变”再上新台阶,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杭州市滨江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