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窗口办事,不用再担心忘带身份证。扫个脸,几分钟就办成,真是省时又省心!”在临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刚办理完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业务的市民王先生对这项新服务赞不绝口。
以往,群众办事常因忘带身份证“白跑腿”,有的事项还需要反复提交实体证件,电子证照推广也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些既是影响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也是民生“痛点”,不但容易滋生不担当、慢作为等问题,更直接影响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破解这一难题、回应群众关切,临海市纪委监委将“免证速办”列为具体实事监督项目,监督推进“电子身份证”标准体系建设、应用与推广,有效再造服务流程、打通数据壁垒,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以精准监督“小切口”促推政务服务驶入“快车道”。
专项监督伊始,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小组,通过“体验式”办事、“地毯式”数据核查、“点穴式”走访群众等方式,精准定位部门信息壁垒、认证环节繁琐等关键堵点,将建立全域推进的工作机制作为破题方向,监督推动形成一揽子工作方案,有效打通了75个市级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全面起底梳理42个职能部门828个“免实体身份证”办理事项。
“身份电子证照是开启共享通道大门的万能钥匙。我们重点监督推动市公安局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信任根’,提升纵向贯通国家层面认证能力,有效链接公安部可信身份认证授权,实现房产、社保、婚姻等信息实时共享核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监督推动下,该市共累计汇集各部门系统数据150万余条,完成数字化实名认证30余万人,建成了“个人数字身份集成数据库”,坚实的数据底座得以夯实,更为实现跨部门“一键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证速办”既需要数据赋能的“软实力”,也需要硬件设施的“硬支撑”。在该市纪委监委监督下,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窗口启用“免证通”一体化前端认证设备,实现“免交证、当场办”;建立以政务服务“110平台”指挥中心为核心的“线上视频窗口”服务体系,支撑各镇(街道)便民中心公安政务窗口(网点)对出入境证照及其他疑难复杂情形开展“面谈”,实现“强联动、远程办”;创新推行县域通办机制,变“串联式分散审核”为“并联式实时审核”,实现“快审核、快速办”,在“软”“硬”兼施下,平均办事时间从120分钟缩短至8分钟,服务网办件5万余件,办成率100%,监督的力度切切实实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温度、政务办理的速度。
服务的提升不止于“免证”。该市纪委监委靠前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同步监督促推服务模式优化:推动打造集成AI大模型的“E政通”咨询平台,生成涵盖202项公安政务服务的知识图谱,智能化识别和预判群众、企业需求,线上可一对一定制生成最佳办事方案,并实现咨询页面、办理页面直接跳转;探索电子身份证与单位码、场所码等关联应用,拓展电子身份证在住宿、就医等社会场景应用,为群众解锁“免证住宿”等新体验……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以“免证速办”改革为依托,将涉企执法不规范项目监督贯通起来,监督推动建立“云监管”体系,在汇总研讨各业务领域涉企检查规范的基础上,通过AI算法导入五级信用等级,实行A级“白名单”企业定期免检、其他等级固定频次抽检的差异化监管,建立了“企业自查自纠+远程智能巡检+重点定向核查”的“三段式”监管流程链条,实现“非必要不打扰”柔性执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监督职责,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监督推动更多事项实现‘智慧办’‘就近办’,促推‘免证速办’向‘免证智办’迭代,严防改革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真正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和企业。”临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临海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