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干旱天,动不动就停水,水压还特别小,二楼都上不去!现在好了,水足得很!”在龙泉市西街街道新民村,村民李树友拧开家里的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哗哗流出,对前来回访的巡察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这个实实在在的变化,要从今年年初的一次巡察说起。当时,市委第四巡察组刚进驻新民村,在进村走访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提着满满一桶衣服、想搭便车的老奶奶。一打听,老奶奶就是新民村村民。她无奈地告诉巡察组,村里已经断水两天了,存的水只够勉强做饭喝水。
进了村,巡察组又找了好几位村民了解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用水难的问题。紧接着,巡察组找到村干部,详细询问了用水难的原因。
问题根源很快查清了。原来,村民饮用水主要依赖山泉水。村里地势高,这几年雨水又偏少,地表水下渗严重,水源根本不够用,隔三岔五就停水、缺水,生活用水都成了难题。更大的问题还在饮用水管网上,不少村民从村里的主管道私接了水管,这些管道铺设分散,好些已经老化破损,漏点太多,根本修不过来。
“有一次,我们特意等到晚上8点多,估摸着大家用水少了,用水泵把蓄水池灌满。结果第二天早上8点去看,漏得都快见底了!平时村里修修补补,可这边堵上,那边又漏了。”村书记说起这事直摇头。
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巡察组立即把问题反馈给西街街道和市建设局并督促整改。借着巡察推动,村和街道积极与市建设局沟通协调。市建设局加快投入了60多万元,重新规划了管道线路,更新老化部分,给全村280多户都装上了水表,还为农户加装止回阀,防止私接和倒流影响水压。工程完工后,新民村300多户用水难题得以解决。
巡察组还发现,像道太乡大白岸村、竹垟畲族乡山溪口村等地方,也存在类似的农村供水难题。市委巡察机构将这类共性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紧盯整改实效。市建设局以此为契机,围绕管网改造、供水设施日常维护等需求,建立了更高效的问题处理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投入2000万元用于提升农饮水基础设施及保障农饮水日常运行维护,改造提升单村水站34座,改造各类输配管网约50公里。
今年以来,市委巡察机构结合全省“千村整改促治理”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像用水难这样的“小急难”,梳理出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分类交办。截至目前,38个立行立改问题已交办,25个民生实事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得到解决。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巡察的根本目的。”龙泉市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推动解决‘一村一实事’,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巡察带来的变化。”
(龙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