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40亩土地未按约定收取承包款,商贸城内3间商铺近两年的租金未收取……”舟山市定海区委第三巡察组在对小沙街道下辖村党组织开展巡察时,发现大沙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善,还存在土地处置随意等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但多年来,村集体租金应收未收问题一直是村集体经济悬而未决的“老大难”。巡察发现,大沙村近两年一直未收取某商贸城内3间商铺的租金,未采取有效催讨措施;另外,大沙村未按约定收取村里40亩土地的承包款,在承包方口头提出终止协议后,村里也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该块土地被他人无偿种植,集体资产收益持续流失。了解情况后,巡察组向小沙街道党工委及大沙村党委进行了反馈,要求街道党工委严格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加大对村党组织的指导督促力度。
“商贸城3间商铺的承租方一直以经营困难为由不支付租金,还有40亩土地的承包款没收回来,现在还成了外村人的‘免费菜园’。集体资产就这么白白流失,这账必须算清楚、收明白。”大沙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村干部们下定了决心。大沙村迅速把所有旧账整理捋顺,找准每笔账“卡壳”的原因,同时组织出纳参加“三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让收支流程清楚明白。
为应对不同的问题,大沙村拟定了对应的催收方案。面对商铺欠租问题,大沙村通过催收函明确法律后果,几番协商后,顺利收取了租金。针对40亩土地的纠纷,村里请第三方重新丈量土地,厘清争议,再与承租方积极洽谈,签订终止协议,承包方一次性结清欠款。随后,村里又将土地重新公开招租,让土地再次“生金”。以这次巡察整改为契机,大沙村更加重视村集体资产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完善了“三资”管理自查机制。
与此同时,在小沙街道纪工委监察办的督促推动下,小沙街道党工委举一反三,进一步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清理工作,规范登记造册、承包租赁等各个程序环节,重点查找应收款长期挂账未处理、村级资产出租不规范等问题,共排查出60多万元“沉睡债权”,让欠款“颗粒归仓”。定海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督促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的协调联系,深挖细查集体资产家底不清、流转交易不规范、财务收支不到位、全过程监管难等问题,确保问题逐一破解。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大数据监督推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扎紧小微权力‘电子围栏’。”定海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舟山市定海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