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警示教育 > 反腐三记 > 拍蝇记

【拍蝇记】第三百八十八期:国企老总的“钱”途末路

2023-04-10 08:19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W020220422608777995654.jpg

  “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我,想在温州留下自己一个地标性建筑。但我设计好自己生,从一名党员干部变为阶下囚,如今身陷囹圄悔恨万千!”回顾自己逐渐偏移的人生轨迹,温州市鹿城区城发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戴志光泪流满面,悔不当初。

  曾经励志 后来变质

  19733月,戴志光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是盲人。在他5岁那年,父亲为了救落水的他而淹死,这也成了他一生的痛。他的母亲为了拉扯他和他弟弟长大成人,终身未再嫁,吃尽了苦头。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戴志光比一般人更能吃苦。靠着自己的努力,他一步步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从基层一步步走到高位,先后担任温州市鹿城轻工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温州市鹿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等职务。

  戴志光鲤鱼跃龙门般的成长经历成为当地无数贫寒青少年的榜样。然而,一腔奋斗的热血在一路升职中逐渐冷却,内心对金钱的欲望转而升腾起来。

  “第一次是因为一笔100多万的债务,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于是向管理对象借了10几万。”担任领导岗位后不久,戴志光的弟弟因经营不善欠下巨债,与弟弟感情深厚的他开始四处凑钱,转而动起了“歪脑筋”。他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借款金额不大,很快就能还清,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正在逐步蜕化变质。就这样,他拆东墙补西墙,窟窿越来越大,一次次向管理服务对象伸手要钱。

  戴志光在贪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2013年至2021年间,他向管理服务对象共计违规借款160万元,其中146万元至案发时仍未还。后来,这些“借”来的钱,戴志光并未用于替弟弟还债,而是供自己享乐和消费。

  “钱”看齐 大贪特贪

  膨胀的私欲模糊了戴志光的边界意识,成了他踩踏红线的导火索。在鹿城区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背景下,他将权力滥用到了极致。

  “有一个阶段发现自己级别上不去,找不到一种成就感,于是就想着在财富方面给自己再积累一点。有这样的想法之后,行为模式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戴志光说。

  在戴志光担任温州市鹿城区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期间,该区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常常有施工单位申请夜间连续施工。于是,戴志光便利用手中权力,搞利益输送,借机敛财,曾在未确认现场噪音等情况下,“隔空”给施工单位批了10余次夜间施工许可。

  这样的操作,戴志光早已驾轻就熟。2013年至2022年间,他在长达十年的领导干部岗位上,利用手中的审批权,直接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在指定承揽、超时施工、地块调换、款项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及拆迁安置、道路工程、菜场装修、河道整治等数项事关群众利益工程,涉案领域广泛,并据此大肆敛财。

  欲壑难填  “烂尾”收场

  从励志榜样到“阶下囚”到底有多远?戴志光以身试法给出了答案:只有一步之遥。

  20223月,戴志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温州市鹿城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他曾是家人的骄傲母亲的依靠孩子的榜样党和组织可信任的领导干部,却因贪念一起心态一变,入了铁窗之门。

  大梦初醒,悔不当初。在留置期间,他写了多封家书和忏悔书,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的不幸就是偏离了正确的‘三观’,放松了自我约束,淡化了组织和领导的教诲,触犯了党纪和国法,走向了犯罪。”戴志光这样写道。

  对从26岁开始守寡的老母亲和对即将航校毕业的儿子,他留下无尽亏欠。留置期间,得知妻子委托办案人员送来生日面,他泪流满面,原本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如今已成为奢侈。

  经查,戴志光违反政治纪律,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廉洁纪律,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借”为名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20225月,戴志光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经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至2022年间,戴志光利用职务便利,以借款为名向管理对象和下属索取财物共计人民币163万元及欧元4000元,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66万元。202210月,戴志光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从“模范”到“囚犯”,戴志光的经历足以让人警醒。他在忏悔书中警示党员干部:选择了公职就要把自己交给组织,三观要保持干净,对待财富、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理的消费和理财是必要的,但过了界线就会产生贪念,导致人生步伐沉重不堪,走向负面。

  (温州市鹿城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