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中国外交部支持的第二十三届蓝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完善全球治理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外各界高级别代表、知名专家学者及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等出席论坛,围绕全球治理倡议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深入交流。与会嘉宾表示,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是应对全球挑战、捍卫多边主义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倡议自提出以来,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热烈反响,迅速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明确支持。约旦前首相、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奥马尔·拉扎兹表示,如果没有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一切“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都将无从谈起,“全球治理倡议契合世界所需、回应时代之问、顺应人心所向,是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近年来,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仍面临代表性不足、话语权缺失的问题,“全球南方国家理应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构建一个长期稳定、造福人类的全球治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治理倡议最坚定的立场,就是高举多边的旗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面对全球性挑战,单边主义从来不是正确答案,坚持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多边主义才是世界努力的方向。“全球治理倡议聚焦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展现了中国对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具体设想,是对联合国《未来契约》的回应。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笃定有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表示,联合国体系之所以在过去80年间取得成效,其重要推动力在于行之有效的国际安全秩序,全球治理倡议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安全秩序。“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命运与共,汲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中国是全球治理负责任的建设性力量,长期以来为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全球治理倡议将联合国宪章精神与中国传统智慧有机结合,既坚持国际事务在法治、多边主义的框架下解决,又呼吁以人为本、行动导向,认为一切治理都应落实到增进人民福祉上。“全球治理倡议因此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可。中国不仅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成为全球发展的稳定力量。”
博科娃表示,国际调解院在香港正式成立,为各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平台,她相信国际调解院将与联合国共同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各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当下,违反国际法、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无法得到全面遵守和执行,单边主义与霸权主义严重侵蚀全球治理的权威性。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搭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开放合作平台,中国勇做全球治理改革的实干家,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人民日报 记者 李安琪)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