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5 08:41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一月的浙江暖意依然。一阵阵清廉之风犹如春天的暖风,吹拂之江大地,带来清新和绿意。
2015年是我省纪律检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一年。全省各级纪检机关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两个责任”落实,持续深化“三转”,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正在深化,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日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独立实施的民意调查显示,92%的被访者对2015年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盘点我省的反腐工作,有一串串数字诠释着2015年的成效。
“打虎”“拍蝇”惩贪腐
2015年,“反腐”已然成为群众最为关心的热词之一。
台州市委原书记吴蔚荣,宁波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洪嘉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航勇,嘉兴市委原常委、公安局长李浩,温州市原副市长孔海龙,省国贸集团原副总经理任海津,省科协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陈世权,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裁徐华江……关注我省正风反腐的网民不难发现,省纪委官方网站“浙江廉政在线”先后发布了一批厅官因涉嫌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许多群众感慨,这种肃贪力度,以前从来没看到过。
2015年,我省对腐败“零容忍”,“打虎”“拍蝇”,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同时,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探索实践“四种形态”,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对一般性问题线索,及时通过谈话函询方式进行处置,早提醒、早纠正,对问题较严重的作出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67894件(次),立案13572件,结案1327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94人,其中处分地(厅)级领导干部17人,县(处)级领导干部234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98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5亿元。推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共谈话函询1000件(次),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5939人,党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6709人,并为1453名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全省共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589件,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776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728人。省纪委对全省47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打虎”“拍蝇”带来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民意调查显示,有92.1%的被访者认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有91.4%的被访者对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有信心,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有91.1%的被访者认为在惩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不敢腐”的氛围已经形成。
在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的同时,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80%纪检监察信访来自基层,其中反映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占了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下功夫解决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015年元旦刚过,针对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省纪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或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征占、侵占、以租代征,在征地拆迁、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独断专行、以权谋私以及骗取、截留、私分征地补偿款和各项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等谋取不正当利益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省纪委还部署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一段时间,针对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一次整治和查处。
仙居、建德、象山等地,建立执纪规范化、协作区域化、工作项目化、监督全程化、问责全员化的纪律审查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监督责任不落实、能力不适应等问题;余姚市通过基层巡查共立案124件,涉及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21起,查处了金冠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在内的4名村班子成员涉嫌贪污、侵占强农惠农补助资金和项目扶持资金等一批典型案例。
通过查处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我省各地严厉惩治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有力遏制腐败问题滋生蔓延势头。
“利剑”高悬强震慑
以权谋私、利益输送、侵害群众利益……岁末年初,浙江省级媒体连续刊播了省委巡视组第三轮巡视反馈情况,晒出一张张“问题清单”,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2015年,省委巡视组共开展五轮常规巡视,完成对4个设区市、77个县(市、区)的巡视,实现对市县两级的巡视全覆盖。探索开展专项巡视,完成对浙江机场集团公司等4家省属国有企业的专项巡视。
巡视组所到之处,基层干部群众满怀期待,问题官员如坐针毡。
一年来,我省通过巡视共发现“四个着力”方面问题1848件。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推动查处了5名省管干部、47名市管干部、501名县管干部,并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
民调显示,有88.2%的被访者认为2015年巡视的利剑和震慑作用得到了很好和较好的发挥;有85.4%的被访者认为当前推进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不能腐”的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与巡视一起覆盖全省的是派驻机构。
2015年,我省大力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一年来,省直各派驻机构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674条,省直派驻机构(含归口监督管理单位)受理信访举报2650件,初查线索287件,立案11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2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纪检监察干部33人,处分33人。
民调显示,有86.4%的被访者对纪检干部表示信任,同比上升11.3个百分点。
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高悬的“利剑”震慑着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正风肃纪之风也越吹越劲。
去年,我省将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经常性工作来抓,紧盯重要节点,持续开展明查暗访,狠抓顶风违纪和隐形“四风”问题,越往后执纪越严。
一年来,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03件,处理党员干部1270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610人。省纪委还对71起典型问题进行了集中通报。
民调显示,有88.6%的被访者认为当前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了治理。
作风背后反映的都是纪律问题,正风必须肃纪。我省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经常性重点工作,严格监督,严肃执纪,寸土不让。各级纪委紧紧咬住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关键问题,不收敛不收手等重点问题,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以“零容忍”态度开展正风肃纪工作,对顶风违纪露头就打、落地就抓,用铁的事实打消人们心中“改作风会不会是一阵风”的疑虑,形成了强大震慑。
党规党纪印心中
舟山市普陀区许多党员干部、重点岗位人员、村(社)“一把手”的手机里,至今都还保留着一条信息——区纪委给大家发送的《党章》原文短信。年轻党员干部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对党章党规的新认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各地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以各种形式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增强全省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强化纪律约束,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一年来,全省共分5期完成对1850名省管党员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的集中轮训,并指导各地各单位做好对近4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集中轮训。
“入党多年再次接受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很受触动,也很有收获,是思想上的再洗礼、纪律上的再提醒、廉政上的再警示和履职上的再督促,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2015年盛夏,走出省委党校,省委办公厅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的心如同天气一样火热,三天的学习、交流,堪称严格的“闭关培训”,为的是更好地静修,“修炼”出更高的政治自觉。
“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纪委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准则》和《条例》作为管党治党、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标尺,廉洁自律刻印在心,严守党纪落实于行,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2015年12月11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专题宣讲报告会上的话,更是牢牢印刻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一年来,我省各地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准则》和《条例》,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余姚市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参加组织生活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依托“小板凳”工作法,上门送学;象山县请剪纸艺人谢才华将《条例》中的“六大纪律”创作成剪纸作品,向农村党员图文并茂进行宣传;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送廉政党课下乡”、“党风廉政宣讲团”等形式,对全县近1.2万名党员进行全员轮训;柯城区请当地漫画家创作了8幅、寓意深刻的漫画,以画明理,寓教于乐……守纪律、讲规矩已逐渐内化为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在学习的同时,我省健全党委主抓直管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建立责任清单,压实“两个责任”。
2015年,全省已累计查处各类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124起,处理党员干部96人。同时加大“一案双查”力度,实行责任追究报告和通报制度,全省共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293名领导干部予以责任追究,对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57名领导干部予以责任追究。全面实行约谈提醒制度,全年共对286件(次)反映省管领导干部的信访问题进行了约谈提醒。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89.2%的被访者认为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重视的。有91.1%的被访者认为当前针对管党治党不严发生重大问题实施责任追究的力度得到加强。
单位会计盗取现金支票,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受到警告处分;老师违规接受宴请,教育局领导因此受到诫勉谈话;公安干警出入娱乐场所,当地公安局纪委书记受到通报批评……一些领导干部感叹:“追究‘两个责任’,浙江动真格了!”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征程。在不敢腐的大氛围中,不能腐、不想腐也正在我省逐渐深化。(方力 颜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