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09:47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村居是重点也是难点。看似不大的村级小微权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盯紧看牢。但镇(街)、村(社)事务量大面广、监督事项日益繁杂,监督力量有限,基层监督怎样才能避免“够不着、慢一拍”?
立足“数字浙江”特色,将大数据技术深度植入基层监督,成为杭州市依托“城市大脑”多维度汇集大数据资源,探索推进数字赋能“清廉村居”建设的破题路径。该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纷纷从本地区群众最关心、问题最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入手,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智慧监督平台,发挥“数”与“智”在强化日常监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中的作用,以“智治”推动清廉村居建设。
平台整合了多维度数据资源:镇(街)、村(社)按相应层级权限采集、审核、归集有关集体“三资”、小微权力运行、镇村监管职责等实时数据,汇入“数据池”;各职能部门数据通过严格审批授权、跨越部门壁垒,提供运用端口,畅通监督“数据链”。“平台正逐步形成对基层治理的即时感知、全局分析、智能处置能力。”杭州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数字赋能下的基层智慧监督平台究竟有多神奇?我们探访杭州各地,走进镇(街)、村(社),看到大数据犹如“利器”,让阳光照进更多小微权力运行的“缝隙”,让更多数据背后的“隐形”问题无处遁形,让智慧监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催化剂”。
亮预警没商量数字赋能监督“火眼金睛”
作为全国数字技术发展的高地,杭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托城市大脑先发优势,积极推动基层智慧监督平台建设,为基层监督安上“智能探头”,使监督更精准、更便捷、更有效。
在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城归谷中心清廉萧山“码上工程”监督平台的大屏幕上,井然罗列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为重点内容的十多项模块。一旦村社有关数据经过系统与预设“阀值”实时对比后发现异常,就会被自动贴上红色预警标签。预警发生地、时间和对比判别依据,一目了然。
“你们看,一旦系统发现数据异常自动预警后,镇(街)、村(社)有关负责人就会收到短信,线下整改完成,线上预警才会从红色降级。整改不完成,预警不变色,监督就持续跟进。”萧山区纪委区监委党风政风室副主任赵明霞说。
工作人员随即打开监督平台,在大屏幕上的预警列表里,我们看到益农镇兴裕村的预警标签已从红色降级为黄色。原来,9月2日,监督平台通过系统自动比对,发现该村有一承包款逾期2个月以上未缴,自动发出红色预警。9月22日,系统提示该红色预警未整改,该村所属街道纪检监察组织立即启动“监督的再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作出延期整改要求。9月24日整改到位。
在赵明霞眼中,智慧监督平台仿似数据时代的监督“CT”机,设置好算法,运用红黄绿三色亮灯预警,就能时刻掌握小微权力运行是否“健康”,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在萧山,区级智慧监督平台对照小微权力清单和流程图,统筹设置了现有的109条村级事项权力运行预警阀值,对村(社)录入信息发生的权力运行流程倒置、相关额度超标、资产发包超限、项目该招未招、公开审核不到位等规范性问题进行自动预警,并同步跟进镇(街)职能条线严格审核,确保录入到位、整改到位、公开到位。截至目前,平台“管理端”已预警整改问题5400多个。
在桐庐县桐君街道,“亲清地图”系统的智能监督预警触发更显“直观”。一张将所有村级资产资源、承包合同的准确位置、面积的具体范围等信息全部数字化、可视化的“亲清地图”,成为了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强化日常监督的“利器”。
今年上半年,该街道委托浙江省测绘大队6名测绘专家历时3个月集中开展专业测绘,对辖区13个村(社)的资产、资源、小额工程项目、可招商地块等相关内容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对村级资产、资源承包合同以及承包面积、四至范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边界)等模糊问题进行复测后,录入“亲清地图”平台。“村级小型工程有关数据录入后,地图启动智能研判,一旦对比出异常,就即时发出预警,工程也就无法继续到下一步,让不规范的做法无法‘闯关’。”桐君街道纪工委书记吴国建说,“不仅监督的关口不断前移,数据化也让我们的监督每一步都‘有据可查’,监督更加精准有效了。”
“亲清地图”今年5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已发布并整改完成预警信息71条,有效防止村级小微权力“越轨”,以及村(社)管理中家底不清、租少用多、批少建多等问题。如在基础数据组的对撞中,“亲清地图”发现濮家庄村一村级资产用地面积4642.93平方米,原租赁给桐庐某禽业专业合作社,租赁期限为15年,到去年12月已截止,至今没有解除或补签合同等相关情况信息。系统立即亮红灯提醒,并同时将该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濮家庄村党总支书记、街道有关操作人员和街道纪工委书记。
街道纪工委在分析研判后,立即将该问题转交给街道农办,并与农办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濮家庄村干部核实相关情况,对濮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监会主任进行提醒谈话,要求加强对村级资产资源的日常管理、实时整改。
截至9月底,杭州各地设立智慧监督平台已覆盖延伸150个镇(街)2017个村(社),覆盖村(社)占比64.15%,汇聚数据资源近12.33亿条,预警风险隐患逾7万条。全市1-9月信访总量和检举控告,同比均下降三成以上。
查找隐形变异数据碰撞算法“亮剑”
将人工监督与数字智能监督两者优势集合起来,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数字赋能,让基层纪检监察的战斗力更加强劲。
“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善于利用数据挖掘计算,让监督更‘聪明’一些,快速揪出‘隐性’问题。”建德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如何探索实现基层“智”治,数据怎样让基层监督更加聪明?建德市专门建起了大数据监督实验室,与“技术大咖”——中科院计算所开展协作。
在实验室大屏上可以看到,大数据监督与智能计算相融合的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实现“7×24”小时持续运转。工作人员根据不同身份授权,可查看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内容。
在建德,25家市级单位同市、镇(街)、村(社)三级公权力运行的数据壁垒已经打通,形成了“市级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数字驾驶舱-镇(街)级数字监察办公室-村(社)清廉乡村智慧管家”一体协同的智慧监督架构。
“我们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梳理的问题领域和相关参数,研发出专项监督模型,通过模型中设定的多维度算法进行深度数据碰撞,从而‘打捞’出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线索。”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人员小郑说。作为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的项目组成员,小郑对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专项监督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通过深度数据碰撞发现的较普遍问题,将会成为下一步重点研发专项监督新模型的依据。
村级工程,这一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重点、难点,成为此前建德探索建立专项模型开展深度数据碰撞的“突破口”。
“一年中标30次,这个企业‘不一般’。”2019年9月,在建德市大数据监督实验室里,一个投标单位的分析结果引起了建德市纪委市监委的重视。
打开模型分析详情页面,工作人员发现浙江某建设有限公司在建德市所有投标企业里中标频率最高,中标次数高达253次,项目资金超9.2亿元。他又通过围标共现模型,从众多投标单位中锁定了另一家围标串标疑似问题企业。
建德市纪委市监委迅速行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介入。在进一步核查中,不仅发现了该公司串通20多家单位投标的事实,还查明了建德市建筑业管理处招投标管理科原科长王某和建德市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某某的受贿问题,彻底斩断“利益链”,相关责任人员也受到了严肃处理。
在探索实践中,智慧监督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仅盯住了小微权力运行轨迹,也盯住了群众关心、操心的切身利益。
今年1月,在建德市莲花镇戴家村清廉乡村智慧管家的留言板上,一位群众留下了这样一条留言:“孤儿成年之后还可以继续领低保吗?”这条简单的留言,引起了建德市纪委市监委的重视。针对“成年孤儿领低保”问题,该市纪委市监委运用智能分析系统开展专项监督分析,仅用1天时间就对全市近3年的数百万条数据完成了碰撞分析,发现疑似不符合领取要求的“成年孤儿”67人,涉及多发金额99万元。目前几名失责的相关工作人员已受到问责处理。
富阳、余杭等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智慧监督平台盯住身份权益、资金流水等关键信息,开展数据碰撞监督、智能研判,精准发现了涉及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线索。
“目前各区(县、市)探索建立的智慧监督平台,还注重整改落实线上督办、问题线索即时处置,推动了纠治并举。数字赋能下的监督优势正在转化为看得到的治理效能。”杭州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从监督到治村“智治”推动基层治理日趋完善
“清廉村居建设是清廉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域治理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杭州探索数字赋能监督,不仅完善了清廉村居建设中的小微权力规范机制,也助推了‘治村’能力现代化。”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建德市杨村桥镇岭源村,就能看到村里每个农户家门口,都张贴了本村“智慧管家”的微信二维码。村民想要知道村里最近在干什么,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门前的二维码,就能在“村事大家议”模块中找到答案。
“目前平台上有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集纳了村民的智慧,包括这条‘四好’公路铺设沥青的问题。”岭源村党委书记李劲常说。前不久,岭源村在建设农村“四好”公路岭脚段时,在清廉乡村“智慧管家”上公示的原路面设计方案为4公分粗沥青加5公分细沥青。有过工程经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潘恒良通过“智慧管家”“村事大家议”模块发帖,质疑“该条道路存在过度设计”,引来在外和留守村民的大量“附议”、热议。
此后,经村民代表讨论,村委会还邀请建德市交通运输局专家审议通过,路面方案改为5公分粗沥青。造价要比之前的方案省下30多万元。“没想到,我在‘智慧管家’提个意见,能引发这么多村民参与讨论。这一议,不仅降低了这次工程的费用,为村集体省了钱,也为村里的和谐加了码。”潘恒良说。
岭源村村民“兜兜”在平台上这样评价“清廉管家”:“村里工程一目了然,是为民服务、受民监督的好平台。”如今,村民通过手机扫一扫来参与村里大小事,已经成为杨村桥镇基层治理的新风尚。
智慧监督平台,因清廉村居建设而生,撬动群众监督的热情,也“生长”为促进民生的云空间。
在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云峰村,村民通过“码上工程”监督平台发现了该村公示的务工费开支存在异常,并向镇纪委反映该村党总支委员朱某某在道路护栏油漆务工上虚报工时。得知线索后,镇纪委立即开展调查。经查,俞某某反映的问题属实。朱某某受到组织处理。
该问题也引起镇纪委的思考,“码上工程”不能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上。为有效防止类似情况的出现,该镇升级“微信治村”工作,并针对农村派工不公开、不公平问题,推行村级务工线上抢单方式。自监测系统上线以来,该镇已发起抢单活动63次,参与人数达137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