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07:19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工作全过程,既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检验执纪监督者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宁波市纪委监委坚持用好审查调查辩证法,在执纪执法过程中不断将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对纪法情理的贯通把握和综合运用,积极稳妥开展审查调查工作,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融合和最大化。
慈溪市纪委市监委探索开设“家里联络站”,即在固定的党员中心户家中设立村级监察联络站工作点,定期组织组织“村民说廉”,排查问题线索。图为宗汉街道新华村监察联络站在党员中心户房红慧家中进行“村民说廉”的场景。(施莹颖 摄)
以个案办理推动共性问题整改
既盯个案治标,又谋全局治本,宁波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标本兼治,建立完善以案促改机制,把办案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监管有机结合。
“真的没想到,整改早于处分先到达。”当余姚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应急管理局送达钱某某等人的处分决定书时,该局已根据监察建议书指出的具体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台账着手整改。不到3个月,该局不仅将全部问题整改到位,还对在整改过程中发现的10名公职人员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作出党纪政务处分。
2020年6月,余姚市纪委监委对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钱某某向企业负责人索取或收受钱款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在办案人员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钱某某不仅主动交代问题、配合调查,还对单位制度漏洞、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并提出整改建议。在此基础上,余姚市纪委监委一方面深挖问题线索,对该局在政商交往过程中涉嫌职务犯罪、职务违法的2名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另一方面,向该局发出《监察建议书》,指出存在的4方面15项具体问题,督促指导该局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
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开展整治,是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普遍做法。如镇海区纪委监委查办某街道拆迁办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用更改被拆迁人名字等方式骗取国家拆迁安置房案件后,梳理剖析近年征地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专项工作建议,推动政策执行不规范、内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拆迁队伍岗位管理缺位、拆迁办工作人员权力过于集中等4大类问题整改,全面深化“阳光拆迁”。
“作为政治机关,查办案件不是目的,为的是推动问题整改、深化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宁波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更要对症施策、固本培元,配套跟进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查处一个、治理一域的作用。
激活基层力量形成审查调查合力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离不开群众力量。宁波市纪委监委以建立监察工作联络站为着力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审查调查工作,形成基层反腐败强大合力,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真是不敢相信,我提供的线索对你们办案能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之前总认为这是你们纪委的事,现在看来我们老百姓也是有‘用武之地’的。”在询问笔录上签下名字的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某村村民对办案人员说道。
在调查象山县定塘镇某村原村主任陈某某挪用村集体资金案件时,起初走访村民的调查取证工作并不顺利,案件相关人员以与己无关为由拒绝协助调查,这样的局面一度让调查工作陷入停滞。是当地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协助让村民改变观念,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引导,让村民们明白切断身边腐败根源、营造风清气正村居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唤醒村民们的民主监督意识,主动为案件调查提供线索证据,使得案件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查实陈某某违纪事实,给予陈某某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有了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协助,基层违纪违法案件的审查调查工作不再像以前一样“举步维艰”。宁波市纪委监委将“枫桥经验”中群防群治、源头治理、抓早抓小等基层治理实践精髓融入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乡镇(街道)建立监察工作联络站3138个,聘任监察联络员7227名,监察信息员4938名;2020年,该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3482件、立案1361件,分别同比上升26.6%/24.6%,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实现自办案件全覆盖。
在陈某某案件中,由监察工作联络站作为办案人员的“向导”和“翻译”,使得办案人员给村民做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顺畅有效,村民的思想通了,后续的调查取证也更为高效。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审查调查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村民对群众监督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从协助办案查处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中,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此外,宁波市纪委监委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紧盯村(居)两委“一把手”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等重点对象,聚焦民生惠农、农村征地拆迁、“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不断激活基层力量,形成审查调查合力。2020年,该市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44起,处理党员干部69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3人。
将组织关怀与挽救贯穿到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
宁波市纪委监委坚持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初心本意出发,切实担负起教育挽救犯错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审查调查和处分回访全过程,帮助他们唤醒党性、找回初心,给予组织关怀。
“感谢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精神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庄严的国旗和党旗下,从案件审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党纪处分决定书的张慧娜郑重表态。
2019年,张慧娜所在的卫生院发生一起医疗事件,作为卫生院副院长的张慧娜因此接受审查调查。起初,张慧娜认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不曾出纰漏,却要因下属的过错被组织处理而感到委屈沮丧。宁波市海曙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作为调查谈话“开篇”,从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出发让张慧娜明白其身为副院长在该事件中所承担的责任,并作出深刻反省。
此后,张慧娜正视不足、放下包袱,把问责化为鞭策,在疫情防控中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医学观察点医疗人员奔赴一线,在组织的引领下,为隔离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确保重点人群、密接人员管控到位。其所在隔离点未发生一起交叉感染,其本人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评为该区首批战疫“先锋个人”。
张慧娜不是个例,其转变也绝非偶然,这样的转变源自纪检监察机关对“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科学方法的坚守。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组织关怀与挽救贯穿到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如海曙区纪委监委建立“三阶式回访”机制,依据受处分种类,按“标准访”“重点访”“延伸访”等不同回访教育策略,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分层分类进行跟踪回访,帮助他们重新振作。奉化区纪委监委建立健全“三谈提心”制度,按照“谁查处,谁回谈”原则,根据所涉案情、单位实情、干部情绪和家庭状况等,与受处分党员干部一对一交心、与其家属面对面沟通,听取所在单位意见建议,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解开心结顾虑,卸下思想包袱,提升干事创业信心,并根据现实表现建立工作档案,强化结果运用。
“做好审查调查工作要从纪法单一思维向政治、纪法、辩证多元思维转变,从挽救、改造违纪违法个体向净化、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上发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宁波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