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群众利益无小事——宁波市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显成效

2021-10-04 09:09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要紧盯食品原料来源登记生产过程记录、包装标识标签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在开展联合检查过程中,宁波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魏百军对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再三强调。

  这是该市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深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5月,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聚焦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征迁安置等领域,在全市展开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护好农村集体“家底”

  “怎么会有80余万虾塘租金未收足?”象山县泗洲头镇纪委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发现,某村由于部分分包者未缴纳塘租金,导致出面总包者无法及时缴纳承包租金。

  该镇纪委第一时间对参加分包个别村干部进行谈话提醒,要求立即整改。目前已共计上缴塘租金78万余元,仅剩的2万元也已做好司法追偿的准备。

  开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问题集中治理,护好农村集体“家底”,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环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集中排查清理,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严防隐形流失,筑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防火墙”。

  强化监督清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截至目前,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清查出村级合同不规范、产权交易未公开等各类问题717个,移送村干部涉嫌违规违纪问题线索63件,目前已组织处理18人,给予纪律处分2人。

  同时,针对性做好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及时通报相关问题,督促整改堵塞漏洞。如北仑区纪委区监委针对个别村集体通过缩短租期的方式规避公开招标情况,结合村社巡察和清风督察,对271个村经济合作社的经济合同开展了专项清查,整改和完善不规范经济合同125份。

  在督促整改的同时,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还推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严防集体资产隐形流失。如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在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向职能部门提出建立长期合同租金科学合理的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社)干部的指导培训,截至目前市县乡三级共培训9919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共完善县级相关制度8个,乡镇级32个,村级317个。

  守护群众身体健康

  “这次没有发现过期食品,以后也坚决杜绝过期食品上架现象”日前,宁海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联合该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因销售过期保健食品被处罚的某店铺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此次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保健食品行业和药品网络销售治理均列其中。

  聚焦保健食品行业,市纪委市监委大力督促狠抓生产源头规范,采取联席会议、提醒督办、联动发力嵌入式监督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方位监管。专项治理期间,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8家次,抽检本地产保健食品60批次,实施相关领域抽检102批次。

  聚焦药品网络销售,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规范网络销售秩序入手,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网络销售监管机制,加大对无证网络销售药品、超范围违规售药、执业药师不在岗网络销售处方药、虚假宣传等排查打击力度。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开发“药品网络销售智慧监管系统”,利用互联网数据爬虫技术进行数据仓数据比对。截至目前,全市网上检查企业共1838家次,查明本市涉药网络销售各类主体共855家。

  在此基础上,市纪委市监委结合推进清廉宁波建设,深入实施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包括构筑政治生态体系、监督治理体系五大体系20项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包括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等15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紧盯医药购销、医疗服务、基建工程、卫生监督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并进,推动职能部门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区内相关企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格自律。各项监督同向发力,专项治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药品网络销售专项治理共出动检查人员2363人次,现场检查企业1383家次;共收集相关线索33条,有效处置举报投诉10件,约谈企业91家,办理案件14件,移送公安部门案件4件。

  助力“双减”落地见效

  “依米教育培训入口广告写有‘同步授课、有效提分’字样,涉及广告禁忌语;松鼠智适应教育培训未达到3名以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专职老师的条件……”今年暑期,奉化区纪委区监委通过“室组地”联动出击,组建6个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区103家合法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大起底大摸排,累计排查出问题38个,向8家机构发出整改意见书。

  为切实保障“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大力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监督。

  反应迅速,实时跟进。“要吃透相关文件精神,立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联络……”在海曙区教育局党委会上,海曙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靠前监督提出建议。据悉,在相关实施方案发布后,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迅速反应,在北仑、象山、江北等地纪检监察机关的实时提醒下,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即通过工作群、政务APP等方式将实施方案通知到每家培训机构。

  多措并举,加强监督。以监督促落实,市纪委市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市教育局建立风险警示名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监管;鄞州区纪委区监委建立健全“联查—共治—曝光—约谈—追责”一体化监督闭环机制,全程、从严开展专项治理;余姚市纪委市监委通过开设信访举报件绿色通道“线索网”、借助师德信用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监督队”,强化日常监管;宁海县纪委县监委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94家,查处问题69起,取缔非法办学7家。

  监督保障劳有所得

  “维权告知公示牌是不是一直置于醒目位置?公告牌上的宁波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会操作么?”在某建筑工地,正在按照“五个坚持”监督工作要求实地走访的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戴文辉,仔细询问农民工薪资保障相关情况。

  工程建设领域的劳资纠纷问题,关系农民工切实利益,一分一厘都不能欠缺。市纪委市监委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劳资纠纷专项治理,切实保障劳有所得。

  治理好劳资纠纷,首先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市纪委市监委督促推动职能部门制发《宁波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劳资纠纷专项治理方案》,细化监督举措。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提前介入、联合检查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全面摸清底数,如在镇海区纪委区监委的督促推动下,该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建设领域“六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抽检覆盖率为100%,实地检查覆盖率近65%。

  截至目前,全市已实地排查梳理重大项目969个,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26家“三多”项目采取了约谈、函告等措施。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形成用工监管闭环。江北区纪委区监委推动区人社局建设信息归集分析监控平台进行智能预警,目前全区70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实现平台监控,成功预警欠薪事件5个,防范金额2000余万元。

  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职能部门严格落实企业信用等级评价、黑名单制度,对欠薪失信屡犯不改、问题突出的予以联合惩戒,让欠薪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对列入欠薪“黑名单”的企业,处罚信息将导入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取消企业政策优惠、限制享受财政资金补助等政策扶持,并提高信贷准入条件。

  托起回迁群众安居梦

  “想不到曾经卡壳的项目,现在进度这么快。”鄞州区徐戎小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导致回迁工作一度受阻。今年以来,鄞州区纪委区监委针对信访调处、工期进度等卡点难点,推动相关部门探索重复访专项清理、协调会推进、设置工地网格专员等减阻提速举措,督促推动涉及1059户的回迁安置工作驶入“快车道”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竣工验收等工作。

  安居是民生之本,回迁安置问题是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征收、立项、报批、开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安置房建设加快进度,保证群众尽快回迁新居。

  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部门加快修订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操作指引等制度规范,健全完善征收回迁安置长效机制,以制度机制保障不添新账。

  回迁安置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明纪律要求,确保回迁安置工作政策阳光、程序阳光、结果阳光。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部门推动市县乡三级联动全领域全流程梳理排查廉政风险隐患环节,健全完善防控措施。

  同时,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回迁安置问题线索受理和处置工作,对拆迁回迁领域相关问题线索全面起底排查,优先研判处置。自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共排查发现问题88个,排查廉政风险点190个,提出整改意见52条。

  “将持续强化回迁安置专项治理,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期待,让群众获得感的成色更足、幸福感的本色更亮、安全感的底色更浓。”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