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07:38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文化,润物无声。
近年来,丽水市纪委市监委努力在提高清廉文化魅力上下功夫,推动清廉文化从“被动进入”到“主动融入”转变,清廉文化融入融合工程成效明显。
融入机关党建,打造“清廉文化课”
39%和84%,这组关于授课量和受教育人数的同比增长值,是2021年“清廉文化公开课”交出的优异答卷。
清廉是一种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党建是清廉文化的第一要务。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机关单位对党员干部清廉文化教育需求与日俱增,但线上授课不亲切、内部授课不专业、外请授课不易找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市纪委市监委把清廉文化全面融入机关党建,组建一支“清廉讲师团”队伍,开发一批“清廉文化公开课”,创新了“你线上自助点单、我线下登门上课”的互动教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授课量和受教育人数分别达到1200余堂和81000余人。
讲师团中不仅机关领导干部的课程深受欢迎,民间专家学者的授课也颇受热捧。近期,中宣部对全国2021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莲都的“清廉讲师”——丽水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旭东榜上有名。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云和县的清廉讲师深入基层开展巡讲,把“廉洁好声音”零距离传递给全体政法干警(钱安文 摄)
融入红色根脉,打造“清廉文化馆”
丽水市法纪教育基地、景宁“清廉村居”展示馆、庆元清廉文化教育基地、遂昌汤显祖纪念馆……近日,丽水市第一批“市级清廉文化示范点”名单新鲜出炉,一大批传承百年好家风、涵养基层好生态、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知名场馆喜获殊荣。
丽水以“市级清廉文化示范点”为抓手,制定考核标准,助推清廉文化有机融入全市各种主题的教育场馆,进一步提高清廉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为传承红色根脉,市纪委市监委还积极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进全市法纪教育基地,深化红绿文化融合。每年全市法纪教育基地接待参观团队近50万人次。
在红色古镇遂昌县王村口,90后青年清廉讲师正深情讲述粟裕将军的清廉故事,把“红廉”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林辉 摄)
融入城市景观,打造“清廉文化带”
习习清风来,步步莲花开。漫步于南明湖畔的“十里清风园”,不仅能欣赏旖旎风光,还能看到众多历史名人在丽水留下的清廉佳话。
城市景观是清廉文化最立体的表现形式,丽水着力把清廉文化全面融入城市景观,打造长达十里的全市首条“清廉文化带”,并在此建成集“书室、展室、影室、茶室”为一体的“清廉四室”,全市各单位党组织自愿捐赠清廉书籍1万册,实现共建共享、利民惠民。目前,此网红打卡点已接持党员干部和普通市民4万余人。
近日,丽水首条“公交清风号”专线正式开跑,25路公交车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清廉力量。松阳县倾力打造的“松风园”,也成为松阴溪上最美的风景线。
“印象·十里清风”大型主题秀在“十里清风”清廉主题公园精彩上演,用极具丽水特色的节目,展现了“清廉浙江”丽水样本的美丽画卷。(樊文滔 摄)
融入地方艺术,打造“清廉文化展”
从3700余件参赛作品中精选106件在市美术馆首次亮相,随后赴九县(市、区)巡展;每地巡展一周,从炎炎夏日持续到金秋十月;既有近800个单位组织约4万名党员干部集体观展,也有市民群众主动“打卡”……
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是清廉文化最深厚的底蕴和最丰富的营养,是清廉文化的源头活水。该市把清廉文化全面融入地方艺术,打造一批生机勃勃的“清廉文化展”。
2021年,坚持“市县联动”“一县一品”,丽水组织开展清廉文化作品联合创作大赛和巡回展演,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云和木玩、缙云剪纸等极具丽水标志的艺术,成为清廉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了清廉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笔墨宣廉、光影传廉、青瓷廉韵……106件清廉主题作品惊艳亮相,吸引了大批党员干群前往参观,感受本土清廉文化的魅力。(章建辉 摄)
融入百姓生活,打造“清廉文化节”
青田县的王南聪报名参加清廉剧本创作大赛时,72岁的他不辞辛劳4次从乡下进县城,只为了送上一改再改的三句半脚本。同样古稀之年的林浙沪,他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已在全县“清廉文化进村晚”巡演中演出了好几场。
丽水村晚,闻名遐迩。丽水把清廉文化全面融入百姓生活,致力于把“清廉村晚”打造成一个群众家门口的“清廉文化节”,启动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实现全市清廉节目进村晚“全覆盖”,让清廉成为基层群众欢庆佳节的标配,寓教于乐,成风化人。
龙泉市八都镇举行“万物善好 奔向共富”清廉村晚,活动现场快板传唱清廉歌谣,龙狮歌舞国泰民安,古典舞歌颂惠风和畅。(吴玉芳 摄)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