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头条

太湖南岸奏响绿色低碳共富曲

2022-04-15 20:49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图片

太湖沿岸风光 沈勇强 摄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四月的南太湖,杨柳依依、碧波万顷,满目皆是青绿,无处不是风景。滨湖大道旁的梅东花园小区里,老渔民姚国庆正和老伙计们一起演唱《太湖美》。

  歌声穿过清晨的阳光微风,诉说着老渔民们惬意的退休生活。一年多前,为了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太湖退捕禁捕全面铺开,老渔民们也从太湖里“退休”了。“政府给了补偿金,还给大伙儿找了新工作,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老姚说,促使他在禁捕退捕协议上签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太湖的生态更好,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老姚清晰地记得,当年蓝藻暴发时,湖水散发出来的异味几里外都能闻到。摸一下湖水,手都是蓝绿色的。

  “过去,南太湖走粗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太湖南岸一大批工业企业林立,机器的轰鸣声带动湖州GDP的翻倍增长,也让太湖水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原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李东民是南太湖的第一批建设者,他回忆说,当时的湖州人陷入了“守着太湖没水喝”“身处太湖不见湖”的窘境。

  2006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南太湖开发建设时作了重要讲话,对湖州提出了明确要求。

  谆谆嘱托,在南太湖激荡起改革的涟漪。湖州先后搬迁、安置沿湖区域25个自然村1600多户,渔民全部转产上岸;整体拆除太湖湖鲜街上的24条水上餐饮船;关闭取缔矿山、造纸、水泥等重污染企业43家,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117家;连续14年送清水入太湖,近万名“河长”履职治水……不懈努力换来一湖碧水,湖州7年蝉联全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从湖州进入到太湖的河流断面水质连续十余年保持Ⅲ类以上。

  活水兴百业,随着原生态的太湖牌越打越响,月亮酒店、龙之梦、湖州影视城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集聚太湖南岸,曾经荒凉的滨湖区域日渐成为水与岸、业与城、古与今交相辉映的南太湖“外滩”,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图片

长兴太湖龙之梦 邹黎 摄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2016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湖州作出重要指示。

  一句话改变一座城,湖州重新布局太湖南岸产业结构,成立南太湖新区,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滨湖旅游、现代金融等绿色低碳产业,引入湖州影视城、蓝箭航天等一大批优质项目,高起点打造湖州科技城、长东片区、太湖绿色金融小镇等主导产业,让“绿”变产业,让产业变“绿”,为南太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湖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稳步推动南太湖保护与开发建设,是我们开展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对标检视、问题排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贯彻力度不够和不到位问题,编号登记、统一管理、研判处置、及时回应,推动创造性落实、具体化落地,助力南太湖保护与开发项目高质量建成。

  从“人进湖退”到“拥湖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今天的湖州正以沸腾状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共富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生态价值转化高地、低碳技术创新高地、绿色智造变革高地、生态富民共享高地、生态文明传播高地等“一区五高地”,力争通过3年时间把湖州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先行标杆、美丽中国的展示窗口、生态文明的国际典范。

  “人生只合住湖州,江南水乡人俊秀,绿水青山情也浓,金山银山爱悠悠……”一曲《又见太湖美》响彻太湖南岸,回响在绿水青山之间,这是湖州儿女的告白,也吹响了湖州迈向绿色低碳共富的生态文明新路的号角。(通讯员 陆迪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