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这一科学理念不仅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更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指引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全球的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没有鸟鸣,没有蜜蜂和蝴蝶的纷飞——上世纪六十年代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推演了这样的未来一幕,深刻揭露了人类无休止地压榨破坏自然可能带来的生态危机。20世纪以来,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挑战,亟需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路径来化解。
从破局的需要中应运而生,从丰富的实践中破土萌发,从深厚的文化中孕育而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为人类求解生态难题提供了参考答案。20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不断输出成功经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案例多次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规则制定……这一科学理念,有力地凝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共识,指明了全球生态治理的可行路径。
它带来了发展理念的革新。以辩证法破题,以系统观念解题,以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革新,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生态“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它引领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经济增长和碧水蓝天可以兼有、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能够同行。
它催生了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系统思维下,我们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它成就了全球合作的典范。在秘鲁,让港口建设和保护湿地互不打扰;在阿联酋,把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建成沙漠腹地里的“能源绿洲”;在埃及,“复制”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在埃塞俄比亚,推广“清灌育草、封育轮牧、牧养结合”的生态修复与发展模式……带着一份份绿色方案,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跨越山海、点绿成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份来自中国的美丽礼物,是一份破解人类生态困境的宝贵答案。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浙江已经率先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将继续走前列、作示范,把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省放在深入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场景中,更好以“浙江之窗”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之美”“中国之治”。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的美丽梦想正在稳步化为现实,还将为创造一个“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