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10:14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根据宁波市委的统一部署,慈溪市把农村基层权力运行规范化工作放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洁建设突出位置,结合工作实际,一手抓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促使规范动作做到位;一手抓学习教育、宣传培训,力争自选动作创特色,基本建立了民主自治、权责明晰、相互制衡、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监督有力的农村基层权力运行机制,把基层权力的“笼子”越扎越紧。
坚持“全面布网”,强化清单编制工作。坚持群策群力,多次召开农业、组织、民政等7个部门参加的工作会议,厘清村级权力相关内容,明确各项权力运行程序。坚持试点先行,在坎墩街道坎东村进行试点工作,通过会议座谈、上门询问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村干部对村级权力事项、运行流程的意见建议,最终编制形成《基层权力运行规范手册》模板。同时,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组织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全市274个行政村书记参加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明确责任。督促各镇(街道)组织联村干部和村党组织召开村务联席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认真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对照权力清单模板,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村权力清单,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坚持“阳光防腐”,主动晒权寻求监督。借助一系列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权力透明化,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强宣传,扩大知晓度。各镇(街道)通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画报、印制宣传册、组织学习培训等形式,让基层权力规范化运行工作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整合农村“三务”公开平台,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公示栏、电子触摸屏、数字电视“农村阳光礼堂”等各种方式,面向全体党员、全体村民,畅通权力清单查询渠道,促进基层权力的公开透明和规范运行。全面、及时、准确公开权力清单,做到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的“五公开”,包括形象直观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加强对公开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内容真实、完整。
坚持“带好队伍”,激发村务监督活力。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原则,对全市274名村监会主任进行业务轮训,通过现场会、业务指导、菜单式培训、工作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三资”管理、村务决策等方面的菜单式培训,通过培训熟悉财务、工程管理知识的村监会成员达866名,占总数的95%。围绕农村基层权力清单工作,对村监会开展专题培训,以近年来农村基层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和作风问题为切入点,剖析案件和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陈述监管中存在的盲区、监督无力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各位成员履职能力和责任担当。同时,实施月交流、季例会、年终评议的工作机制,确保村监会发挥实际作用。实施纪委委员联系包干制度,18个镇(街道)133名纪委委员共联系结对了274个村监会,帮助解决各类困难、问题517个,有效推进村监会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分层监控”,强化专项监督检查。2015年以来,慈溪市纪委将基层权力运行规范化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一是各镇(街道)自查。根据基层权力运行规范化工作要求,细化列出了七大类23项自查内容,逐条逐项分析检查,深入查找各村存在问题,发现不足。二是交叉检查,成立由各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任检查组长、镇(街道)财政、民政、农业、农经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18个检查组,对全市18个镇街道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看档案等方式,进一步发现各村存在问题,并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和村干部业务能力。三是开展暗访检查。根据各镇(街道)每月上报的基层权力规范化运行实际情况,明确对权力运行问题较多、整改任务较重,整改难度较大和工程项目较多的村为重点检查对象,多次入村开展暗访检查,督促各村严格落实基层权力清单规范化运行。
坚持“严打板子”,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运行规范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监督机制,慈溪市纪委出台《慈溪市农村基层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若干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重点,分类细化追究情形。《追究办法》对基层村干部责任追究的39种情形分成执行党的组织和工作纪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秩序等5类,并作了详细的说明,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有效追究方法。《追究办法》结合农村基层特点,针对不同的适用主体分别规定了警示谈话、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取消当选资格、党纪处分和依法进行罢免等处理措施,还规定了扣减、停发报酬补贴等经济处罚方式。截至目前,共对9起农村干部违反基层权力清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宁波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