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3 09:59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赵晨沙,宁波市纪委驻市安监局纪检组干部。工作之余,喜爱宁波地方史研究,探寻家乡历史遗存,并用镜头与文字留住美丽的“乡愁”。
随历史演变,我们生活的土地也经历了诸多的海陆变迁,而宁波市内现今古碶、古桥遗迹犹存,不仅是历史的佐证,也构成了小浃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小浃江沿岸的古桥与古碶也是我儿时的记忆。时过境迁,历尽沧桑,对家乡的古桥、古碶热爱之情始终没有变。
小浃江
小浃江,昔海舶由此入鄮山。“邑中以其海中物产,于山下贸易”《舆地志》,其位置也就是在宝幢和五乡碶边上的同岙。
皎碶桥
现今在五乡镇皎碶村,乃存鄞东地区跨度最大的桥梁—皎碶桥,有鄞东第一桥之称,为一座三孔圆拱桥桥,跨度长30米,桥南北各设12级步阶,北侧还有宽达1米的纤道,长虹般横卧两岸,气势非凡。《宝庆四明志》记载,皎碶桥的前身为回江溪石桥,千年来由于屡毁屡建,如今的皎碶桥建于清嘉庆7年,昔日堰塘南边为海洋,渔民捕鱼回来在此晒网。
东碶桥
东碶桥,位于皎碶桥西侧,为五孔石平桥,桥中间东碶桥三字清晰可见,建于清雍正年间。
西碶桥
西碶桥,当地人又称五乡桥,为3孔石平桥,中孔最大,桥的石梁呈弓弧形为1956年邱隘水利会造。中部净空提高,桥墩为清式。
东碶、西碶两桥就是当地人所说的五乡老碶了,以下小浃江流经北仑小港界。
鄞镇渡桥
鄞镇渡桥,位于小港镇渡头董村,始建于清道光2年。三孔两墩石梁平桥。全长40米,宽2米、高4.3米;整座桥身都用成规格的长条石和块石铺砌。中孔的两面桥拦板上镌刻有“鄞镇津梁”四个大字。桥东有一义渡亭,有两块募捐碑,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易渡为桥,跨过江津通两邑;建亭立祠,座居旷野对双峰。”
金银渡桥
金银渡桥位于小港镇桥头严村。嘉庆年间设立渡,道光30年建桥五孔。桥东镇(海),桥西鄞(县),迤西建土地祠及亭。石板梁条石桩基,跨径五孔21.3米,全长46.8米,桥高4.5米,桥宽2.3米,桥宽2.3米。属中型桥梁。
安乐桥
安乐桥位于小港镇下邵集镇西侧小浃江上,古称东陵渡,又名七眼桥,道光29年建桥。桥长61.5米,木桩基础条石干砌墩台、7孔,每孔石板梁3块,各长5.1米,宽2.4米,桥台高4米,墩高4.4米。1987年因车祸北岸石板梁塌落,墩台倾斜,进行一次维修。
朱家渡桥
朱家渡桥,又称五眼桥,位于小港镇枫林顾家村小浃江上。明万历32年建。条石筑砌松桩,跨径5孔21.4米,桥长35米,高3.5米,宽2.3米。
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小港镇长山村。明洪武年间始建。现存的三孔石桥为清康熙9年。该桥西北、东南走向,跨小浃江。全长45米,面宽3.8米,每孔净宽7.2米,呈半圆形拱圈,用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条石栏板,莲蓬头望柱。桥南堍有永济庵亭,壁上嵌有明万历和清嘉庆修桥碑记各一通,碑文已毁。
东岗碶
东岗碶位于小港镇枫林东岗碶村。明嘉靖35年定海县令宋继祖别筑东岗碶而废五乡回江二碶。在东岗山麓截小浃江筑碶堰,堰设五孔,碶以上为河,其下为江,排涝蓄淡灌溉农田1.3万亩,且能防倭直入。万历31年,增筑新碶为13孔。清康熙2年,重筑东岗新碶。现存系清康熙2年重筑,南北走向,跨小浃江全长28米,13孔,每孔控距2.1米,宽2.8米。以成排方石柱为墩,条石为梁,双重石门,上游方向砌有左右翼墙。
燕山碶
燕山碶,又称堰山碶,位于小港镇长山村。清嘉庆12年7月,里人徐南起、徐起政攻山凿岩为基,建碶13孔;旁立小堰,北筑浃水塘10余丈,以固其身。下游义成碶建成后,燕山碶也成内河,现为交通桥。
义成碶
义成碶,位于小港镇黄瓦跟村北。清嘉庆20年至道光9年乡人胡钧、乐涵建,长10余长、15孔,规模宏敞,耗费一万二千贯。碶上二石柱刻“傍蚶奥以奠基风波永息,定蛟关而划界分明”。此碶自发起至工成,皆出于“义”字,故名,1937年、1962年先后加宽。
“百舸千舟摇摇摇,一河两岸桥桥桥”,这是旧时江南水乡水陆交通的真实写照。桥、碶、堰、坝,这类昔日河道中寻常的景物,曾为不同地域人们的往来沟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作为一名派驻纪检干部,经常与派驻单位的监督对象谈谈心、扯扯袖,在抓早抓小上下好功夫,或许也能起到心灵桥梁的作用。——赵晨沙 宁波市纪委驻市安监局纪检组
(宁波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