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10:44 浙江省纪委监察委网站
近日,永康市广电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课堂在这里开讲。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准备,新编历史婺剧《清正胡公》举行首场演出。《清正胡公》以北宋名臣胡则为原型,讲述了他不畏强权、力惩贪官,接连上书奏请永免衢婺“身丁税”的故事。那一年,江南大旱,胡则出任工部侍郎,奉旨前往江南视察。一番明察暗访之后,胡则发现当地官员假借“身丁税”多收税款,中饱私囊,百姓不堪重负、饿殍遍野。“不为百代有流芳,只为百姓有余粮”,刚正不阿的胡则与贪官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将贪官一一惩治。
历时两个多小时,现场观众被剧情深深吸引,在看、听、感、悟过程中,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廉政教育和精神洗礼。跌宕起伏的情节、悬念叠出的剧情、生动传神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廉政清风入心扉的表达,更是对胡则清廉为官、除恶惩奸的深深敬意。
永康市历史上名人辈出,毛泽东主席1959年庐山会议返京途中,在当地专列上接见了地、县委书记,他提出一个问题:“永康什么最有名?”在座的各位书记有的回答当地的土特产、有的回答旅游景点。毛主席说:“都不对,永康方岩山上的胡公最有名,他名叫胡则,是人不是神,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他参观胡则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后,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8个大字前说:“我在宁德当县委书记的时侯,就把这8个字作为自己的座佑铭。”
永康市纪委充分挖掘胡则这一廉政教育资源,通过弘扬胡则家训到演出婺剧《清正胡公》,使其成为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堂,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中大放异彩。2016年3月15日,经过精心撰写、拍摄和编辑的《北宋名臣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中纪委网站家风家训栏目中播出,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胡则出生于永康一个叫胡库村的小村庄。当时永康隶属吴越国管辖,那时候吴越国“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读书人很少。不过胡氏家族却秉承“为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训,历代耕读传家。胡则幼年就已熟读经史,崇尚“以德正心、以义济世”的儒家文化。据史料记载,继胡则之后,胡氏一门进士及第多达54人,仅胡库一个村明清两代举人、秀才、贡生就有近200人,为官者众多。他们也都遵从《胡氏家训》中“为官心存君国”“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的理念,把个人、家庭、家族与社会、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涌现了一批清白传家,敢于担当、许身报国,为国尽忠、为民造福的好官、清官。当地党员干部纷纷登陆网站点击观看,以胡则为榜样,胡则家训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永康市纪委还通过举办座谈会、写体会文章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学习胡则家训,2016年,永康市掀起了“弘扬好传统、传承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涵养新风气”的热潮,全市党员干部还参观胡则家训馆15000多人次,总结提练自家的家风家训12000多条,参与“家庭助廉”活动56000多人次。胡则家训馆还吸引周边省、市党员前来参观。
继尝到挖掘胡则家风家训的甜头之后,永康市纪委继续深入弘扬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运用当地地方戏婺剧的优势,重点挖掘胡则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组织20多人组成的创作班子,历时半年时间,编演婺剧《清正胡公》,形象生动的演出,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线,始终筑牢忠诚这个从政之魂,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组织。当地党员干部观看演出后纷纷表示,要坚守纪律规矩的底线,夯实干净这个立身之本,对待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待小节要有谨慎之心,对待金钱名利要有平常之心;要坚持干事创业的标线,强化担当这个成事之要,谨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训戒,要心中装着人民,永葆清廉本色。(金华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