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09:08 浙江省纪委省监察委网站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日前,新昌县纪委会议室诗意怏然,一群热爱古诗词的纪检干部正在开展以“廉洁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千多年前,数百位飘逸潇洒,纵情山水的诗人才子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走进新昌。他们载酒扬帆,踏歌而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及高洁清正诗人踪迹,踏出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
审理室王海云作为这一期纪检干部论坛主讲人,特意选取了北宋包拯《拒寿礼》为开场白。包拯60寿辰到了,嘱咐儿包贵一概不准收受任何寿礼,没有想到第一个送礼的是仁宗皇上,怎么办呢?包拯就写了这首《拒寿礼》。诗意明白如话,一不念功,二不辞劳,表现出包公的崇高节操和无私品格。“作为审理室干部要秉持公正之心严格审查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量纪得当。”
主讲完毕后,信访室副主任杨杰锋吟了包拯另外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首诗歌道出了包拯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也道出了信访干部面对世俗繁杂及群众诉说永远保持一个清静之心。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观书有感》是朱熹与好友石墩在新昌梅湖见一半亩方塘有感而写。清康熙《新昌县志》卷十八收录的豫章(江西南昌)刘锡爵《游醉园半亩塘记》开头写道:‘庚戌之夏,浪游剡溪,坐卧一楼,几不知天地空阔。偶遇吕子吾日暨令弟旦复两兄……当日朱熹题云写下《观书有感》。’如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名言佳句已成为新昌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座右铭。”办公室丁力在交流会上侃侃而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借石灰象征自己清白的操守。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赞美岩竹的坚强中,隐喻了郑燮的刚劲风骨。参加这次学习交流会的纪检干部纷纷吟诵廉洁古诗词。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古诗词、楹联中关于反腐倡廉方面的内容,以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党员廉洁教育活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铁军。接下去,我们以“廉、洁、净”为主题,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品诗、飞花令活动,营造山清水秀、廉洁清正生态氛围。”新昌县纪委副书记陈达军说到。(金晓亮)
(绍兴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