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7 16:00 浙江省纪委省监察委网站
“让好家风随着一个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党员干部家属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属工作,当好家庭拒腐的‘防火墙’、家庭幸福的‘守护神’、良好家风的“助推器”……近日,慈溪市新浦镇组织开展了以“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为主题的妇女讲座,旨在引导“贤内助”学当“廉内助”。
“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主题讲座
近年来,慈溪市纪委在廉政教育中不断加大“家风家训”元素的分量,将家庭助廉打造成干部监督的“柔性推手”。
挖掘传统家训 焕发廉洁光辉
慈溪是一个典型的围垦和移民城市,有“唐涂宋地”之称,往上追溯,慈溪人都是随着围涂造地,由外地迁入的。各地移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沉淀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家训。2016年以来,慈溪市纪委协调相关部门,发动各镇(街道)对该市的传统家族家规家训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上报。其中,横河孙家境村孙氏家训还走进了央视一套,“事国以忠直,事长以孝悌,事友以贞信,事政以勤廉”的优良家风得以广泛传播,今年1月孙氏家训在宁波市“弘扬传统之美”家风家训展示评选中获奖。
孙氏后人在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介绍孙氏家训
建设家风基地 传播廉洁能量
“横河孙家境,官帽八百顶。”走在村里,经常听到这句话。这个村子因后唐时代迁居于此的孙氏宗族而得名。至明代中晚期,孙氏族人不但居官多、官阶高,且为官清廉,素有“一个孙家境,半部明代史”之说。
去年以来,慈溪市纪委会同横河镇对孙家境祠堂基地建设进行整体谋划,突出家风教育重点,精心打造孙家境廉政教育基地。基地目前已接待参观学习者600余人次,举办文化讲堂12次。今年,横河镇还计划投入约300万元进行精品化打造。
不仅如此,慈溪市纪委还组织长河、横河、周巷、龙山等有条件的镇(街道)赴杭州、宁海等地的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考察,不断开创“家风主题”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如龙山镇潘岙村村民多是北宋理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的后裔,潘岙村利用从周氏祖训族训、族谱族约中挖掘出来的廉政元素,做成周氏宗祠“爱莲堂”的楹联、石刻等融入日常生活,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和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意识,传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良好家风。
签订家风承诺 推动廉洁持家
“勤奋务实,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为民服务”……一条条简朴的家规家训成为了慈溪市坎墩街道党员干部家庭向身边群众晒家风家貌的有效载体。
慈溪市坎墩街道创新方式,把家规家风建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了一场“寻找传承廉洁家风”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家规、“立”家训、“扬”家风,着眼发挥家庭及成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寻找典故、亮出承诺、赠送资料、专题活动等形式,共同携手营造廉洁家风、创建幸福家庭。
“我们村党员干部平时通过在村委会开会和茶余饭后在家中聊天的形式,组织开展家规家风大讨论,推动党员干部率先立好家规、树好家风。”坎东村村干部说。街道把家规家训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廉政谈话重要内容之一,并逐一签订廉洁持家承诺书。街道党工委书记与全街道13个村(居委、社区)党组织书记逐一进行廉政约谈,办事处主任与村主任进行约谈,纪工委书记则全程参与,谈话中避免泛泛而谈,而是直面问题、明确要求。
坎墩街道围绕“家规家训家风”建设举行廉政约谈
同时,该街道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展示、推送征集到的优秀家规家训,拓宽传播渠道,扩大社会参与面,推动家规家训走进党员干部家庭,使好家风内化为党员干部行动的自觉动力。
破除奢靡之风 重塑节俭家风
近期,周巷镇海莫社区举行了一场跨国婚礼,新郎新娘都是哈佛大学学霸,新娘卢霜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父母与“小两口”商量后决定缩减婚宴成本,节俭办婚礼,并在婚礼现场将节约下来的2万元作为爱心款予以捐赠。
这样简约的婚礼既节俭省力,又可以撇清“借机敛财”的嫌疑,在慈溪当地越来越受欢迎。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慈溪市纪委对党员领导干部大操大办行为通过下发文件、会议要求、发布“纪委提醒您”专栏等方式多次提醒,并严加检查,渐渐地从纪委再三提醒转变成了干部主动咨询。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越来越强,普通群众的婚丧嫁娶观念也跟着起了变化。
变化还体现在村规民约引领勤俭节约新风尚。如逍林镇水云浦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力倡导村民“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简,破陈规旧俗”“原来婚礼大操大办费钱费力,还互相攀比,你办20桌,我办30桌,有的还是借钱办的,真是‘孩子结次婚,父母蜕层皮’,其实大家都不喜欢。现在好了,少了攀比,大家负担都减轻了。”水云浦村一位刚办完婚礼的岑姓村民说。(宁波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