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13:02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经核查,你单位回复所称‘作出辞退处理’的工作人员冯某某仍在原工作岗位任职,请就该情况作出书面说明。”6月21日一上班,宁波市鄞州区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的被监督单位有关负责人就收到了一份《函询通知书》。
原来,在6月初,区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收到了一份信访举报件,称该被监督单位行政审批窗口的工作人员存在‘不作为’情形,群众递交的审批事项迟迟未得到答复。收到举报后,该派驻纪检组立即向被监督单位发出了《告知书》,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结果及处理方案报送纪检组,并于两周后收到了“经核查,群众反映情况属实,我单位的一名聘用人员确实存在‘不作为’问题,现已对该员工作出辞退处理”的回复。
但是,该名工作人员真的如回复所说被辞退了吗?“收到回复的第二天刚好是我们实地进驻该被监督单位办公的日子,我们想着‘眼见为实’,就去该单位的窗口实地检查了一下,没想到该名工作人员仍在原岗位工作。”派驻第二纪检组的纪检干部说起当时的情景,犹带着几分庆幸的口气:“要是没有核查就回复群众了,可就给纪检干部的形象抹黑了。”
据悉,为了让监督“探头”全角度转动,把派驻的全覆盖实实在在转化为监督的全覆盖,鄞州区纪委着力解决综合派驻在监督距离上的限制,针对综合派驻监督“吃一家的饭,管几家的事”的特点,探索建立了定时实地办公工作制度,既增强了监督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又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织“贴身”监督的便利。这次及时发现被监督单位回复不实的问题,就得益于定期的实地办公。收到《函询通知书》后,该被监督单位就辞退手续未办理完成就草率回复的问题及时作出了书面说明,并受到了派驻纪检组的提醒谈话。
“派驻监督就像‘门诊’,需要第一时间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区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组长李洪平介绍道:“我们定期进驻被监督单位,就是为了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最前端。”作为此项制度的试点单位,该派驻纪检组一改以往通常在驻在单位办公,有工作要求才前往被监督单位的做法,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轮流进驻8个被监督单位进行实地办公。每个轮次结束后,由派驻纪检组对监督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将相关资料归档备查。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鄞州区纪委将该做法推广到全区各派驻纪检组,督促各派驻纪检组通过定期实地进驻办公,将“门诊”开设到每家被监督单位门口,通过了解掌握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开展集体座谈或个别约谈、走访沟通了解情况、受理投诉举报、专项工作督查、问题线索排查等方式,切实发挥派驻监督“前哨尖兵”的作用,让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同时,鄞州区各派驻纪检组结合被监督单位的职能特点和常见风险,积极探索改进派驻监督工作方法。如区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建立健全个人重要事项即时报告制度,将报告对象延伸至各单位中层干部(含后备干部)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及时全面掌握干部的廉情信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区纪委派驻第六纪检组针对被监督单位承担中心工作多、岗位风险复杂多样的情况,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和重要工作进展发放向被监督单位《监督意见书》和《重要事项告知书》,及时发出廉情预警、督促问题整改。今年以来,该区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问题7起,开除党籍6人,严重警告1人,对2名党员干部实施诫勉谈话,通报4人,通过“零距离”的监督,让所有被监督单位切实体会到“探头”就在身边,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宁波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