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正义之剑出龙泉——《巡视利剑》片头出镜龙泉宝剑的历史沿革

2017-09-08 15:12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之后,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再次联手制作的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于昨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片头让人望而生畏、寒光凛凛的宝剑,出自丽水龙泉,乃摄制组此前在龙泉一家网店所专门订购。独特而悠久的宝剑文化使龙泉成为从古至今最享盛誉的宝剑产地,行侠仗义的宝剑文化又成为龙泉清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

  《巡视利剑》纪录片片头

  摄制组定制的寒光逼人的正义之剑——龙泉宝剑

  作为正义的象征,龙泉宝剑一直闪耀于历史长河。笔者也借此机会,与全国观众朋友们一起分享名扬天下的龙泉宝剑之历史沿革。

  欧冶子塑像

  龙泉宝剑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于龙泉秦溪山麓冶剑。《百越先贤志》载: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 ‘工布’”。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代讳“渊”,改名龙泉,龙泉宝剑由此名扬天下。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历代龙泉剑匠精益求精地钻研,不断的承传、创新和发展,历经2600多年的磨砺,逐渐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制四大特色。2006年,龙泉宝剑传统锻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

  欧冶子铸剑遗址七星井,位于龙泉县城之南,秦溪山麓一带

  鼻祖欧冶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是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诞生时,正是东周列国纷争时期。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龙泉宝剑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铁剑

  当代仿汉式龙泉剑

  秦汉时期进入铁器时代,龙泉的铸剑业专为皇室铸造宝剑。从东汉末年至两晋,龙泉铸剑业受到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动,铸剑业比较发达,颇具一定规模。

  到了唐代,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已成了宝剑的代名词。北宋时,时任宰相的龙泉人何执中(1044—1118),极力提倡铸剑,龙泉古城的铸剑业盛极一时,剑铺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欧冶子时代之后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龙泉宝剑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铜装七星剑

  刀剑收藏家皇甫江收藏的明代龙泉七星剑(剑身局部)

  元、明两代,铸剑业在龙泉世代相袭,龙泉宝剑博物馆珍藏有两把明代七星剑。由于龙泉剑形、质兼优,广为武术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青睐。

  沈广隆剑铺锻造的七星剑

  清末民国时期,龙泉的铸剑匠人在宝剑的质量、包装和文化内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龙泉宝剑的独特工艺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沈广隆剑铺首创纯钢制剑,提高了铁剑的质量。

  龙泉宝剑博物馆收藏的民国乙丑年款七星龙泉剑

  据《龙泉县志》记载,清末民国初期,县城沿溪北岸从天妃宫至官仓巷口一条街,剑铺相连,叮当之声,昼夜不绝。到民国十九年龙泉宝剑在全国国术比赛中被评为最佳剑,龙泉宝剑独步东南,名声大振,产品行销全国,到达民国时期制剑业的鼎盛期。

  剑是武侠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图为早年金庸先生在龙泉观看铸剑表演

  新中国成立以后,龙泉政府十分重视恢复龙泉宝剑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工作,龙泉宝剑业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由于龙泉宝剑名扬四海,国家将其列入国礼。万字号宝剑厂、沈广隆剑铺、阿金剑铺相继恢复与成立,历经沧桑的龙泉铸剑业得以复兴。

  宝剑锻造技艺

  龙泉宝剑纹饰巧致

  龙泉剑铺林立,2016年,龙泉宝剑行业生产经营户652家,实现规上产值4.39亿元

  1977年,龙泉宝剑社更名为浙江省龙泉县宝剑厂,先后以“龙泉”和“龙凤七星”两个商标注册,龙泉宝剑的发展迈开了快速步伐。随着龙泉宝剑名声鹊起,龙泉宝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人们都以拥有一柄龙泉宝剑为荣,各界人士,特别是武术界、文艺界人士纷纷慕名前来定制。1984年,中国兵器专家吴运铎给龙泉宝剑厂的信中,就盛赞了龙泉宝剑:“贵厂艺人,无愧铸剑之名师良工,匠心独具,堪称百代绝技。龙泉宝剑艺振今古,誉满中外,此乃我民族之骄傲。”

  2009年12月19日,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开幕式

  2009年12月20日在龙泉欧冶子公园举行“剑祖欧冶子公祭活动”

  龙泉市正在规划建设的宝剑小镇核心区块——宝剑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效果图

  当代龙泉宝剑行业,在政府的引领、铸剑师刻苦传承、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值逐年攀升、产业空间得到拓展、剑瓷园区逐步完善、刀剑美誉度得到提升、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宽,龙泉宝剑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

  (素材来源:《龙泉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本》;丽水市纪委叶海霞 周雅蕾整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