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15:06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7年11月以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建设清廉浙江的部署要求,在推进清廉湖州建设的同时,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强基固本之举,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清廉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指导意见》,扎实开展清廉乡村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突出制度导向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建设清廉乡村,如何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用权行为,是一个重要课题。湖州各地突出制度导向,围绕人、财、物、事等重点领域,抓住群众最关注的方面、村级权力运行最关键的节点、腐败最容易滋生的环节,全面梳理村级权力运行情况,化繁为简、管控节点,不断规范小微权力和村级事务的运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安吉县天子湖镇整理规范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招投标管理事项、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资金支付、工程管理、阳光村务、宅基地申请、低保申请等13大类37项小微权力,对每项村务工作的事项名称、办理步骤、责任主体等进行明确,通过流程图的形式使运行步骤透明细化。
在长兴县和平镇,每个村都有10本“村级管理有关事项全程留痕记录本”,涵盖了基层党建、村级用工、干部管理、村级“三资”、工程建设、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三务”公开、扶贫涉农资金发放等10大类23个具体事项。村里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在相应的记录本上登记,并附上现场照片、招标文件、发票等印证材料,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签字确认。和平镇在探索村级事务全程留痕化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在全镇推行“村级工程五步公示法”、“村级大额资金双审双签”等制度,该镇23个行政村共纠正规范“三资”管理等经费60余万元,杜绝和减少不合理支出30余万元。“对村级资产资源的梳理汇总,让我们收回了的2000亩集体山林地,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余万元。”长安村党委书记何天堂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建章立制,箍紧“小微权力”的措施在湖州各地不断推进。
2017年7月以来,德清县钟管镇在全镇19个行政村实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务卡结算制度,将过去使用现金支付结算的日常非生产性开支,统一纳入村务卡进行支付结算。村干部通过填写联系单申请使用,并附上刷卡单、开支明细、报销凭证等清单,由村财务和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逐笔逐项审核报销,为农村“钱袋子”套上了“紧箍咒”,从源头上使开支规范化、制度化。2018年上半年,该镇19个行政村非生产性开支同比减少了48.8 %,现金支付比例平均降至13.2 %。
深化乡村治理释放群众参与热情
制度执行得怎么样,村干部说了不算,群众满意才是根本。近年来,湖州各地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释放农村群众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热情,真正使他们成为清廉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这是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乡村治理的核心。近年来,高禹村探索实施了以“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财务都公开、所有讨论都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所有”村级事务运行规则,走出了一条村级事务民主化、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仅2017年一年,高禹村31个村级项目建设、7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全部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和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高禹村党委书记李更正说:“实施‘五个所有’,使我们村的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运行过程,让我们更敢于接受监督,干事也更有底气。”
长兴县和平镇小溪口村最近正在建设村民休闲广场,项目实施前,村两委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党员、村民及多方意见后,报镇党委政府审查,通过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结果及初步预算情况利用村互动式公开栏公示。村民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放心满意,村民张德山说:“最后广场修好了大家都看得见,招标合同、监督记录都在公开栏里贴着,没有什么问题。”
南浔区双林镇向阳村实行的小额工程项目监管制度,也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向阳村把小额工程的标准设定为打造阳光工程、清廉工程的前提。立项前,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项目方案,公示项目用途、规划设计、工程周期等建设标准。发包前,组织村民代表对材料市场价、人工工资等进行测算,形成群众认可的预算标准,按照“同等质量、价格最低”的原则,确定最优承包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工程所在自然村推选3至5名村民组成监督小组,重点检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瑕疵等问题。工程验收时,由镇职能部门、联村干部、村“两委”、村监委、工程监督小组开展集体现场联合验收。2018年,向阳村实施小额工程9个,总投资71万元,节省资金16.5万元。
加强教育监督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2018年3月,吴兴区埭溪镇以该镇芳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傅国忠违纪违法案件为教材,组织开展“以案为鉴正衣冠”系列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镇村干部的法纪意识。
在湖州市,像这样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党规党纪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从2015年9月开始,湖州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党纪解读、案例剖析,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讲纪律、守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18年,湖州市还分期分批组织2700余名村两委主职干部,到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村干部们纷纷表示,“看了以后触动很大,要以案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纪依法办事,不能任性妄为,廉洁这根弦要时刻绷紧。”
为强化对基层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督是建设清廉乡村的应有之意。2018年,湖州市探索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在全市70个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实现乡镇(街道)监察组织全覆盖。同时,不断促进乡镇(街道)纪委、监察办公室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联动,发挥各方面监督合力,一体化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等情况的监督,不断强化监督效果。2018年8月,长兴县画溪街道监察办公室成立不久,就查处了一起该街道南石桥村一名非党员村民小组长戴春良套取种粮补贴1.58万元的案件。最终,戴春良辞去组长职务,被套取资金予以追回。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2018年,湖州市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3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8人,其中点名道姓通报曝光80件84人,切实维护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弘扬清廉文化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清廉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湖州市坚持将清廉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清廉乡村建设之中,深入挖掘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名人乡贤、家规家训中蕴含的清廉思想,广泛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德清县乾元镇金火村是红学大家俞平伯的故里,该村每年举办“俞氏家风节”,通过组织“书香家庭”颁奖、家庭代表畅谈家风家训等活动,将“耕读传家,德厚流光”的家风家训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传承俞氏家风。
走进长兴县泗安镇上泗安村,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家规家训。该村结合清廉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原有的家规家训文化,形成自己的清廉文化品牌。村里还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共同起草制定村规村训。“希望通过家规家训文化的渲染、深化,不断提升我们村的乡风民风,从而实现人心聚、共发展的目标。”毛忠旗说。
在树立良好家风的同时,湖州各地以严刹奢侈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塑造崇清尚俭、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
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下杨村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采矿业逐步成为村支柱产业。该村村民在走上致富之路后,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歪风陋习也随之蔓延,特别是以各种由头办酒席、收礼金,大操大办的现象比较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体签订文明设宴承诺书,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庆俭办的详细标准、具体项目写入村规民约,并成立“湖嫂新风引领队”“树新风理事会”,由乡贤出资设立“新风文明奖”,用以奖励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村民,该村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说到底还是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安吉县鄣吴镇玉华村村民邱兴平告诉记者,前不久,玉华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约定了文明办酒新规。这一“新政”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了全票通过,得到了全村171户村民的支持。(湖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