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09:08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2018年4月21日,晨曦微露,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的纪检监察干部吴正中,精神抖擞地走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小道上。3天前,这个出生在江浙,从小在舒适环境中长大的优秀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关于务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不舍,踏上了千里之外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特殊困难地区县、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虽然他一直很不习惯宿舍墙上硕大的“小强”肆无忌惮地在他面前爬行,也不习惯单位里上厕所要走上5分钟的路程,但是他深深明白,从那刻起,他就已变成了一个暂别故乡远离家人的异乡人,也成为了一名脱贫攻坚、冲锋在前的战士。
没有深入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开启调研走访“暴走模式”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吴正中对自己的要求。初到黎平,作为扶贫办副主任,为尽快熟悉县情,打开工作局面,他马不停蹄的开始调研、走访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开启了调研走访的“暴走模式”。“暴走模式”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足迹便已踏过黎平4441平方公里上的无数个村、寨、组。
走到更要心到,每到达一处调研点,他都会详细听取、仔细询问当地脱贫攻坚的开展情况。“扎下根、沉下心,接地气、沾土气”,用情倾听,用心记录,翻开他那本印有纪检干部logo笔记本,不变的依然是密密麻麻,变的是已从以往的办案心得变成了扶贫工作点滴。
没有投入学习就没有发言权,刻苦学习推进扶贫工作落地
当得知将前往贵州投入国家这场脱贫攻坚战之后,“做什么”、“怎么做”、甚至是否“做的好”,一直担在吴正中的心头。临行前的几日,除了交接工作,便看他在恶补《乡土中国》、《贫穷的本质》等书,还美其名曰临阵磨枪,中外结合,就瞧他那副劲,同事们相信他一定会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来到黎平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当好参谋,助推黎平县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发力点,也是此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主要任务。“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体现在当地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上”成了他投入学习的方向和使命,每处调研点的产业项目他不光走访勘察,更会亲自计算投入、产出、收益、销路,分析存在的风险。为确保项目质量,他事必躬亲,严把项目申报关。现场踏勘、数据审核、项目建议书修改、县级评审、州级评审,他都亲自参与,“5+2、白+黑”早已成为常态化模式。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全县2018年的三批项目、2019年的第一批项目均顺利申报。2018年的扶贫项目在年底省际检查时也屡受好评。
没有倾入真情没有发言权,心怀感恩加倍努力工作
秉着真情实意、带着真金白银、本着真抓实干,三个“真”既是出发前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更是吴正中对三年挂职工作的要求。唯有倾入真情,心怀感恩,还能真正理解贫困地区的工作。面对最近引发社会热议的年轻人是否应该“996”话题,他笑着说,在黎平县扶贫一年的时间,那里的节奏是“897”。很多次,无助、寂寞甚至奔溃的情绪化在“897”里缠绕在他心头,但更多的时候山村贫困户对着他那张包含感恩和期盼泪水的脸,和他握手时那双褶皱甚至沾着泥土手的触感,都深深刻在他的心头,他明白,为这一切,他必须全力以赴。
是挂职,更是任职。作为扶贫挂职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吴正中用在黎平每一个挂职日夜的付出,践行习总书记“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要求,书写“下城黎平共担当、携手前行奔小康的”的故事和佳话。“默默耕耘,不问收获”,能有机会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让自己在扶贫的道路上点亮青春之光,他倍感自豪;能够亲眼见证一幅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亲眼目睹黔东南土地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倍感幸运。2018年,他被评为黎平县脱贫攻坚优秀援黔干部。
(杭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