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17:34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正人必先正己,纪委、监委肩负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双重职责,纪律和法律的手电筒既照向别人,也要对准自己。近年来,长兴县纪委监委坚持刀口向内,严防“灯下黑”,从财务报销、案件办理、“八小时外”等风险较大的关键环节着手,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
一张“提醒单”,让财务管理更“省心”
“芳姐,我来报销差旅费用。”7月15日刚上班,长兴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的彭爱新来到了办公室,报销他和另一名同事周末出差的费用。
“你先看一下,有没有超标的费用。”谢芳闻言后拿出了一张“县纪委监委费用报销提醒单”,上面罗列了住宿、餐费、培训等各项费用报销的标准要求以及相关流程。
据了解,“提醒单”是办公室的“传家法宝”,为了规范报销行为,历任财务从接待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中摘录出“干货”,并对票据合规、手续流程和附件要素等方面标注审核要点,在此基础上不断整理、补充相关内容。
经年累月的提醒,让县纪委监委机关干部都成为了“行家里手”,“照规矩办”的意识也已根深蒂固。十八大以来,县纪委监委未发生过一起违规报销行为。
一张“婆婆嘴”,让办案人员更“警醒”
“今天的饭菜留样了吗?医生有没有检查过对象的身体状况?谈话的时间千万不能超啊……”常燕是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的干部,每逢办理留置案件,都要跟进监督,日复一日的提醒,让她练就了一张“婆婆嘴”。
“婆婆嘴”除了勤快,还要能切中要害。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县纪委监委案管室坚持对每一起留置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解剖”,查找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并提出处置建议,久而久之就汇集了成了一本集办理程序、时限要求、安全要点等于一身的“秘籍”,“婆婆嘴”也得以言之有物。
“案件监督管理室就是来监督我们的,尽管他们提醒的事项听起来都是细枝末节,但都很关键,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对照。也正是知道有人在盯着我们,我们才能保持时刻警醒,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郑黎明说道。
一张“体检表”,让纪检干部“绷紧弦”
在长兴,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案头都放着一份《长兴县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规范》围绕政治思想、工作作风、日常言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列出了16条负面清单。
“纪检监察干部也是普通人,并没有超强的‘免疫力’,就算没有‘生病’,也需要时常‘体检’,我们出台的行为规范就是一张‘体检单’,目的就是帮助纪检干部时常自我对照。”县纪委监委干部室副主任章华说道。
除了发放“体检表”,干部室还主动“出诊”,开出了不少“良方”: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干部事项报告制度,对上报情况进行抽查核实核实;对纪检监察干部深化“三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铸钢锻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时敲打、处处锤炼。接下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提升政治素养、涵养斗争精神、增强履职本领等方面再下功夫,着力让‘打铁者’成为‘铁打’的人。”长兴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长兴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