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守初心 担使命】走过了一个世纪 她回到了七一村

2019-08-22 17:0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她,与党同一天生日

曾荣获浙江省首届农业劳动模范

每年的“七一”是她的生日

这位百岁老党员最大的爱好是公益事业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是回家看看家乡日益的新变化

她是嵊州市黄泽镇首批中共党员之一

她叫吕银芬

  吕银芬出生于1920年7月1日,因家庭贫困,年幼时作为童养媳嫁到黄泽镇,丈夫竺青是早期解放前中共党员。对外,她全力支持并配合丈夫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对内,她带领家人开展农业生产。

  1954年2月22日,吕银芬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黄泽镇首批党员之一。回忆入党时的情景,她激动万分。“当时组织找我谈话,问我入党了怕不怕以后的艰难险阻,有没有准备好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我坚定地说,我全都准备好了!”说着,吕银芬缓缓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大家面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新中国成立后,吕银芬一家搬到黄泽参加“土改”,由于工作上吃苦耐劳,表现突出,1951年她出席了浙江省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照片还上了《浙江日报》,至今她还留着这份报纸。回来后她顾不上休息,连夜向乡亲们传达了会议精神,表示要起好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努力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1955年,黄泽镇组建“七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七一村的前身,吕银芬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而这个“七一社”,正是由吕银芬命名的。“一来,合作社涵盖了镇上原先七村、一村的范围;二来是为了纪念党的生日,特别有意义。”吕银芬说。这位书记身先士卒,干起活儿来特别积极。那时,黄泽经常遇到台风和洪水的袭击,吕银芬就带领干部和群众修大坝。她瘦小的身躯体重不到90斤,却肩挑150多斤的黄沙,穿梭在风雨之中,年长的村民至今历历在目。

  谈起这些往事,女儿竺抗美还有些小“委屈”。“在母亲心中,村里的事情排第一位,唯独没有操心过家人。”竺抗美说,母亲由于工作太忙,曾将自己寄养到其他家庭,“我母亲时常打趣说,你是喝‘百家奶’长大的。”

  竺抗美回忆说,小时候某一天的夜晚,母亲拿着生产工具出门去了。好奇的她便悄悄跟在母亲身后,想弄清楚母亲整天在忙些啥。原来,那一晚吕银芬带领着乡亲们下地割稻子去了,好在天亮前晒出,这一干就是一整夜。“呀!你怎么也跟来了?”直到清晨时分,忙完收割工作的吕银芬才瞥见躲在一旁的女儿已经在稻草堆里睡着了。

  人们常把山村中聪明能干的女强人比喻为“金凤凰”,吕银芬不但是“金凤凰”,更像传说中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火凤凰”。除了种粮,她还带领村民们种起了水果蔬菜,养起了蚕桑。村民们都说,七一村现在的富足,离不开老书记打下的基础。

  退休后吕银芬随家人定居绍兴,作为七一村建村以来的第一任书记,她始终不忘初心惦念家乡,与七一村长情不断。长久以来,村党总支定期委派村两委干部上门探望,向吕老汇报近阶段本村发展变化,共同探讨下步工作思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吕银芬多次萌生回村看看的念头,在今年七一这个特别的日子她从绍兴回到村里,和其他4任书记及全村党员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变化太大了!”时隔10年再次回到嵊州市黄泽镇七一村,刚满100岁的吕银芬老人激动不已。

  循着记忆,映照初心。历任村支书陪着百岁老书记吕银芬,走村窜巷看家乡变化。“江水年年灌进来,修筑大坝是头等大事。”站在当年修筑的大坝上,老人感慨,“把水患治好了,才能安心发展农业,建菜园、办养殖场。”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吕银芬对每位村支书的嘱托。从1955年至今,五任村支书与七一村一同走过了64个年头。如今,七一村通过“五星达标、3A争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开展黄泽老街“唤醒”工程,村庄面貌大为改观,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高。黄泽江坝堤永固,江水清澈,优美的风景坝是七一村老百姓饭后散步的好去处;中山湖也告别了垃圾成堆的臭水沟时代,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是七一老百姓休闲健身的小广场。丰泽广场商贸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战场的七一村与集镇建设同频共振,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第一任书记吕银芬开始,五任书记薪火相传的精神映照着初心,不负使命担当。(绍兴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