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4 17:11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看到他的女儿站在法庭门口,无助无奈的样子,心情很复杂。如果我对自身要求不严,那我的女儿也可能会这样;如果我对当前所抓的工作不严,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重蹈覆辙。整理思绪,反思自我,应该以案警鉴、汲取教训。”近日,杭州市东郊监狱原副调研员钱妙法涉嫌包庇黑社会组织罪、受贿罪一案开庭审理,市司法局组织相关局领导和各监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旁听。庭审结束后,西郊监狱纪委书记、副政委王春有感而发。
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环,今年五月,杭州市开展了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期间共举行专题宣讲399场,警示教育专题会1945场,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1.8万余名,各级排查廉政风险20000多个。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杭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杭州市警示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通知》,明确多项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公职人员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如今,像市司法局这样定期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将警示教育融入党组织生活和干部培训学习的单位已不在少数。
坚持全过程贯穿,突出教育常态
除了明确将警示教育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外,杭州市还要求把警示教育融入党组织生活和干部培训学习,纳入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新任职或新提任干部接受警示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不久前,在上城区新提拔任用区管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上,参加廉政谈话的党员干部们收到了一份“清廉大礼包”,包括《党员干部违纪典型案例警示录》、职务犯罪案例剖析DVD等区纪委精心准备的“廉礼”。在谈话开始前,首先播放了两部警示教育片,通过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沉重代价,警醒大家敬畏权力、守纪守廉。
“提拔意味着职务更高、权力更大,廉政风险也更大了。今天看了警示教育片,听了廉政谈话,更加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不守纪、不守廉,那么不但辜负了组织上的信任,还会让自己和家庭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参加廉政谈话的新任区管干部纷纷表示。
落实一案五必须,提升教育精度
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发挥案件的“活教材”作用,也是警示教育的一项重要抓手。为此,杭州市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一案五必须制度,即每查结一起典型案件都必须进行案件通报、必须进行查摆剖析、必须进行警示教育、必须进行整改建制、必须进行回访督促,充分用好本地本系统查处的典型案例资源,加强剖析研判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精度。
在此基础上,富阳区纪委监委围绕做细做实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探索建立了“一案四报告”案件剖析机制。根据这一机制,案件审查调查终结后要完成《审查调查报告》《案件剖析报告》以及查摆案发单位在权力运行等方面存在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的《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分析一个时间段整个行业存在问题的《行业剖析报告》。
“有了这四份报告,我们警示教育方向更为精准,力度深度大为增强,再通过新闻报道、电视专题片、巡回图版展、‘十分钟说案’等形式拓展宽度,‘以案说纪’‘以案示警’效果大幅提升。”富阳区纪委监委宣教室主任孙红芬说道。
在查处该区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志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后,当地纪委监委就通过召开现场通报会、发送整改建议书的形式,敦促全区卫健系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455人次退还“红包、回扣”161万元,成效明显。
发挥多载体优势,放大教育效果
“今天的宣讲特别及时,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这样活生生的案例、触及痛处的宣讲,入脑入心。”日前,江干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来到区公安分局,结合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全体公安干警带来了一场“心灵洗礼”。近段时间,“以案说廉”大宣讲正在江干区火热进行。宣讲由区纪委书记带头,分批分层开展,实现全区单位全覆盖、党员全覆盖、监察对象全覆盖。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短片、忏悔原音再现等形式,为全区党员干部送上一道廉政教育大餐。
“在推动警示教育向基层延伸上,我们充分发挥多载体的优势,不断放大教育效果。”杭州市纪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该市充分整合省市法纪教育基地、干部学习新干线、清廉杭州法纪宣讲团等宣教平台资源,深挖杭州本土清廉文化资源的警示教育功能,着力为全市公职人员提供丰富的警示教育资源。同时,注重加强对各地各单位警示教育常态化工作的监督,督促整改落实突出问题,防止打折扣、搞变通、走过场。
据了解,在前期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期间,杭州市共有13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震慑不是警示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党员干部心灵受到触动,得以警醒,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才是我们的目标。”杭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警示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杭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