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11:0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走访农户844户,个别谈话1072人次,发现面上问题889个,问题线索75条,党纪立案17人……”日前,新出炉的一组数据,有力体现了2019年兰溪市委第一轮巡察向村社党组织延伸工作成效。
今年5月,兰溪市委将巡察向村社党组织延伸,对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64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巡察。为了使监督的触角真正触及基层末梢,该市坚持群众路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土话版”走访机制,提升村社巡察质效。
善用群众语言 问题设计“短小土实”
“前两年村里换届后,现在的村两委做事情积极吗?村干部负责否?”
“村干部平常在村里会不会乱讲话、乱传谣?有没有拉帮结派的情况?”
……
翻开《走访群众谈话调查表》,“口语化”“接地气”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话语短、切口小、语言土、内容实,是该表最显著的特征。
表格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巡察对象是村级党组织,走访的重点则是生活在农村最普通的群众。为了在群众走访中快速、全面了解基层情况,提升巡察聚焦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认真研究省委村社巡察重点监督内容和充分结合兰溪本地实际的前提下,这张包含基层政治建设、村级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等6大类28个提问事项69个小问题的《走访群众谈话调查表》新鲜出炉。“土话版”调查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巡察小组成员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
坚持问题导向 走访对象“精准分类”
在对水亭乡柳家村进行巡察时,一张内容为“农村电网改造”误工领款单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理应由村两委干部参与的村级事务,却出现了村干部家属领取误工工资的可疑情况。
为弄清事情真相,巡察小组将村干部家属列为重点走访对象。
“您是村主任的爱人吧?请问您平时是做什么工作的?”
“唉,别提了。前几年受了伤,从那以后再也干不了活了,这不,天天在家休息。”
……
通过重点走访,在2015年至2018年间,该村村书记、前后两任主任和村监会主任5人涉嫌违规领取误工工资共计1.5万余元的问题线索逐渐浮出水面。巡察小组将问题线索迅速移交给市委巡察办。
“与谁谈”“谈什么”有着明确的规定,是走访制度有效助力村社巡察工作的重要原因。制度要求巡察人员对低保户、困难党员、危房改造救助户等六类人员实行“必须访”,对村两委干部、信访对象户等四类人员实行“重点访”,同时对老中青三类人群实行“随机访”,真正让“聊天”变得“有的放矢”,强化发现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提高发现问题能力,该市还采用了“因事而异”的走访方式,如对问题事实尚不清晰的,通过“定范围、定对象、定方式”,不打招呼、不准陪同,直接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对群众开展“定向式”访谈,进一步掌握情况;对已经初步掌握问题苗头的,通过“定时间、定场合、定提纲”方式,对村两委主职干部、部分村委干部进行“点穴式”约谈,着力深挖问题线索。
对走访对象进行精准分类、对走访方式要求因事而异,大大提高了巡察工作的效率和发现问题的精准性。
紧盯走访问题 整改工作“提质增效”
群众走访制的目的是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整改一批村居共性问题,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我们走访发现,群众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关注度最高。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各村在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隐患。”回顾村社巡察走访中发现的问题,第九巡察小组组长姚佳很有话说,在对走访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后,他们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市委巡察办,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很快,相关整改工作在全市铺开。女埠街道探索实行村级工程项目管理“三必须两严禁”制度,通过强化村级工程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解决村级工程监管不足的问题;云山街道出台10万元以下村级工程建设规矩,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指引和规范。
除了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在民主商议村级事务、规范资金管理、规范用人用工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成效。
“村社巡察工作实现了将走访中发现的个性问题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有机结合,通过‘点’的整改到‘面’的提升,做到整改一个、触及一类、消除一片。”兰溪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真正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金华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