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永康:让村级监督从“有”到“优”

2020-07-03 06:55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小微工程过去往往是监督的盲点,现在全镇各村监察工作联络站成立,就像监督探头照亮每个角落,群众心里亮堂堂,为我镇村级换届试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永康市花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晓在村务监督知识测试现场给站长们打气鼓劲。

  永康市2015年以来立案审查调查案件中,涉及农村党员干部案件占总数的62%,主要集中在村级“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安置、脱贫攻坚等领域。个别村干部曾经收受贿赂,对村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工程质量“睁只眼、闭着眼”,建成不到一年就成了“豆腐渣”;个别村干部曾经在失地农民保险、宅基地安排等方面优亲厚友,失去了群众公信力,遇到重点工程迟迟推不动;个别村干部曾经侵占村集体利益,低价承租村集体用房,高价对外转租,“空手套白狼”,引发村民强烈不满。大矛盾往往由小问题累积而成,村级权力运行中的监督缺位是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治未病者为上医”。4月份以来,永康市全市各村实现了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把自上而下的专责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相结合,通过广泛收集廉情信息,切实发挥监察工作联络站“前哨”和“探头”作用,实现零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以“小支点”撬动“大监督”,让监督从“有”到“优”。

  联络站“小支点”撬动“大监督”,需要有一根足够长的“杠杆”。这根“杠杆”就是伸长“耳朵”、瞪大“眼睛”,永康市石柱镇塘花村新任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张妙雄经常深入群众中倾听意见,结合村庄规模小的特点,对小资金、小采购、小项目、小补助、小岗位等为主的“五小”事项加强监督,努力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杠杆”越长,撬动越明显。联络站虽小,但全市共有1105名监察信息员,连接起来就是一条长长的“杠杆”,撬动起400多个行政村的“大监督”。

  联络站“小支点”撬动“大监督”,需要有一个足够硬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站长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康市江南街道民丰经济合作社监察站站长叶均妙近日又“硬”了一回,他要求合作社社员主动申报领取生活费变更情况,在自己嫂子去世后,马上把其从申领资格名单中去除。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支点”就像是坐标,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联络站每一位成员“清”装上阵,以过硬的“支点”赢得群众的信赖。

  联络站“小支点”撬动“大监督”,需要有一副足够宽的“肩膀”。这副“肩膀”就是各级党组织的担当,为监督者撑腰,给担当者鼓劲。永康市鼓励各监察联络站进行探索创新,各级党组织为监察联络站大胆履职积极“站台”,上下齐心,把监察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如在调查永康市象珠镇一起招投标领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信访件过程中,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长,且案情复杂,有证人怕得罪村干部不愿出面作证,通过监察联络站成员积极沟通,做通几名知情群众的思想工作,发动他们提供相关证据,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心下沉、工作下沉、力量下沉,联络站“小支点”以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要内容,必将凝聚起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促进清新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两个目标一同实现。(金华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