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08:01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白条抵库、坐收坐支、账外账等资金使用混乱,财务公开不真实、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三资’管理不到位导致违纪违规的案例时有发生。”今年初,宁波市奉化区纪委区监委联合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对该区松岙镇的一次财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种种端倪。
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针对“三资”监管的短板进行靶向施治?该区纪委监委按照清廉村居建设相关要求,以松岙镇为试点,镇纪委联合镇三资办创新举措,推出村级财务“双代理”、现金“零支付”办法,助推村级财务网银交易模式,督促推行财务网银交易,确保资金使用可记录、可追溯、可监控,给群众一本“明白账”的同时,保干部一个“清白身”。目前,该做法已在全区各村、社区联动推进,形成了“规范‘三资’促清廉”的全区一盘棋工作格局。
财务“双代理”村级资金使用更加规范
“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之前做账时遇到不会的,经常要麻烦镇代理会计帮忙,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在一次村级巡察过程中,西岙村出纳汪亚娥的一番心里话让松岙镇纪委书记单天宇记在心里。
针对村财务人员文化素质低、业务能力弱、人员流动大等实际困难问题,在该镇纪委的监督下,镇委派在该区首创村集体账务处理和货币资金管理“双代理”模式,派出2名镇三资代理会计以交叉兼职的方式担任12个行政村的会计和出纳,其中出纳负责办理资金收付工作,并负责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交镇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复核;会计负责对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按核算要求,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相关台账。
“以前我们要做账时,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催报账员将报账资料拿来,有部分村不配合、资金使用不合规的还会与村报账员发生矛盾冲突,现在账本就在我们这边,随时可以入账,不仅规范了村级资金使用,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镇三资代理会计段毛欠坦言。
现金“零支付”村级资金监管更加严密
近日,该镇西岙村报账员汪亚娥收到镇“三资办”发来的短信,一小时前刚刚申请的20930元农房改造建材费已通过网银支付到账。
汪亚娥说,过去资金使用报账要先开支票,然后到镇“三资办”盖财务专用章,再到银行排队办理,有时一整天也到不了帐;如今,只要将原始凭证报送至镇“三资办”,资料齐全一小时就能结算到账,而且流程规范便捷,账目清晰透明。
为有效规避村干部暗箱操作使用资金的风险,该镇推动村级财务交易现金“零支付”,实行村级财务收支网银交易模式。各村报账员只需负责办理村级各项收支报账业务,并将原始凭证及时报送至镇三资办即可,代理出纳、代理会计负责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再经镇三资办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即可通过网银转账支付平台上完成相关交易,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该镇还规定村级组织的水费、电费、邮电费实行银行代扣代缴,由相关部门将发票统一寄送至松岙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代理服务中心,再由各村两委会每月对水电邮发票统一审批,并经村监会监督审核。银行代扣代缴手续由村级组织派专员到水电邮相关网点办理。
权力“清单化”村务生态更加精简高效
“此前总有村民担心村干部买东西时吃回扣。有了银行对账单,开销有迹可循,打消群众顾忌,换来了他们对村干部工作的支持。”松岙镇海沿村党总支书记李则龙深有体会地说。
今年初以来,该镇转变传统村务公开模式。村级组织所有收支明细及入账以银行对账单为准,取消手工出纳账簿登记,每季度村务公开账目明细只需统一张贴银行对账单,村务公开相对以往更加便捷、透明、详实。
对于各村报账员而言,受益于镇纪委联合镇三资办、农办等相关科室在奉化区小微权力清单四十六条为基础推出的报账流程清单,他们只须逐项对照操作即可完成报账程序。此外,该镇还取消大额支出线下审批流程,明确所有支出款项必须经镇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复核;同时取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现或转账在5万元以下由代理会计审核后办理和5万元以上必须经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办理线下流程。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抓住村级‘三资’管理这一‘牛鼻子’,‘清廉村居’建设才能有扎实基础。”奉化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徐震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