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以监督"小切口"为牵引维护招投标公平公正

2021-07-09 06:52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招投标活动涉及面广、环节多、政策性强,是问题易发高发领域。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将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积极保障省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作为本组监督重要内容,以评标专家管理“小切口”为牵引开展专项监督,督促省发改委举一反三、研究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创新办法,着力维护公平公正招投标活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通过前段时间的深入监督,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发现我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评标专家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招投标过程中对个别专家打分畸高畸低现象缺少制约。核查某工程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共7名专家,6名专家打分较为正常,另外1名专家打分畸高畸低,偏向明显。专家评分畸高畸低,极有可能导致个别专家的评分左右中标结果,造成不公;且专家评分畸高畸低缺少制约措施,容易导致该问题泛滥。同时还发现,定量评审结果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经抽查项目评标专家公示情况,发现部分项目定量评审结果未严格按制度规定进行公示或者公示不全面,导致投标人和公众无法对专家评标行为进行监督。

  为此,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及时向省发改委发出监督建议函,建议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妥善解决评标专家打分畸高畸低等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同时,召集招投标管理相关处室、单位进行专题沟通研究,督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注重从维护公平公正招投标市场环境的高度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招投标相关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强化源头治理。

  省发改委高度重视,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整改工作。根据纪检监察组监督建议和两个责任沟通会商,省发改委在抓好具体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着重从5个方面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执行。一是加强专家管理,提高评标专家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严格专家准入条件,制订正面、负面2张清单,加强对专家入库申请的审查;通过一法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增强评标专家依法依规的评审意识;通过行业有关规定的学习培训,提升评标专家尽职履责的业务水平;通过不良行为处罚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强化主动监督,降低评标专家违法违规问题发生概率。强化专家日常管理,研究制定评标专家评审工作后评估制度,开展评价专家评分双随机抽查,及时修订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实行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加大对不良信用专家的处罚力度。三是优化评审规则,遏制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和不良行为。优化评标辅助系统功能,物理隔离技术标和商务标的评审阶段。参照我省公路项目双信封开标模式,研究制定分阶段开标制度。稳妥推进省重点建设项目施工领域评定分离的试点工作,有效减少评标委员会的自由裁量权,切实落实招标人负责制。四是建设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破解评标专家“熟面孔”等现象。借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建方式推进省级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实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破解专家熟面孔”“常委化等现象,提升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水平。完善行刑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招投标领域围串标违法行为。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行刑联动,健全完善线索移送、案件会商、提前介入、信息共享等机制。加强行政监管部门和刑事司法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强化对监察、司法、检察建议和公安提示函的跟踪问效。

  (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