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三方审计,发现了近百万元的村集体资金被坐收坐支……”前期,永康市象珠镇纪委在对该镇郑三村开展审计时发现,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该村集体共收取村民批基预付款96万元人民币,上述款项由村出纳违规保管并直接用于村内项目工程款等村集体开支。最终,该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原党支部书记、村监会主任、村出纳等人均受到相应的处分处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多发领域。基层地方小、人头熟,长期以来都存在“熟人社会”的监督难题。为有效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永康市纪委监委强化审纪联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新模式,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率先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该市所有村(社)和强村公司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变镇级“三年审”为第三方“年年清”,以常态化的“经济体检”抓早抓小,切实提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以往对村级财务审计,都是由镇里自己组织,镇级工作人员在审计时又相对缺乏专业性,而且还容易受外界干扰,‘蜻蜓点水’式的审计效果并不理想。”据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过去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是“三年一轮审”,且清理审计小组一般都由镇(街道)干部组成,不论是在审计连续性还是审计专业性上都有所欠缺,引入有审计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每年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助于做出客观公正的审查。
在审计过程中,该市纪委监委灵活运用调查处置各种措施排查线索,定期会商监督发现的重要问题和情况,督促指导各审计机构围绕财务收支,资产、债权债务、工程、合同、专项资金及强村公司管理等7项重点,逐项审查并记录摘要使用情况及涉农资金发放情况,同时通过走访核查、现场调查,对海量财务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对关键业务环节和重点资金流向进行细致核查,从而快速锁定潜在风险点。
聚焦“查、改、治”一体发力、一体推进。该市纪委监委强化与职能部门、镇(街道)、第三方审计机构之间的协同互通,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健全整改闭环、线索核查、成果运用等工作机制,要求各镇(街道)党(工)委主动认领责任,限期完成整改,镇(街道)纪(工)委深入核查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对责任人员作出处理。“通过此次审计,我们发现各村(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决策不到位、合同签订不规范、债权清收不及时、内控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为我们进一步堵塞‘三资’监管漏洞指明了方向。”该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4年第一轮审计共发现问题181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审计结束后,我们会同职能部门开展了区域性领域性问题分析研判,严格落实审计机构优胜劣汰机制,监督推动村(社)第三方审计提质增效。”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开展第二轮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并同步组织“回头看”“回头审”工作,防止整改流于形式、屡审屡犯,监督推动审计成果有效转换为基层治理效能。
(永康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