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一线快讯

数字赋能规范基层公益性岗位管理

2025-08-19 11:3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叮!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河伯村村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方某某违规担任大塘山塘巡查员,并于2021至2023年存在领取山塘水库巡查员补助记录。”近日,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跳出一条红色预警,引起了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纪委的高度重视。

  经过深入核查,该乡纪委发现河伯村党支部书记方某某在未经村集体决策的情况下,直接申报本人作为山塘水库巡查员,并指定他人代为巡查,三年间累计违规领取补助资金九千余元发放给巡查人员。这是兰溪市纪委监委借助大数据监督,精准发现基层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问题线索的生动实践。

  基层公益性岗位作为民生保障的“神经末梢”,涵盖护林员、山塘水库巡查员、文保员、村邮员、网格员、文化礼堂管理员等多个类别,虽单个岗位补助金额不大,但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效能和困难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公益性岗位覆盖面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岗位设置不规范、人员选聘“一言堂”、补助发放随意性大等问题,成为基层“微腐败”的易发多发领域。

  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兰溪市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全市基层公益性岗位开展系统性专项治理,由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联合民政、人社、水务、文旅等主管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全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摸排,全面梳理岗位设置依据、工作职能清单、人员选聘流程、考核管理办法等核心要素,归集市、镇、村三级数据,建立起涵盖6大类岗位的基础数据库,为精准监督夯实数据根基。

  公益性岗位看似零散,实则每类岗位都有明确的政策边界。为此,兰溪市纪委监委通过梳理近三年信访举报、专项检查、村居巡察中发现的47个典型问题,提炼出“违规兼任”“资格不符”“考核虚化”等8类风险点,创新采用“以案建模”方式构建监督模型。

  “我们在预警分办过程中,发现基层存在‘人情岗’‘关系岗’现象,少数村干部不仅不符合公益性岗位任职要求,甚至利用职务便利同时兼任多个公益性岗位,严重侵害了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兰溪市纪检监察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些问题,兰溪市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深入核查,立案查处3起典型案件,追回违规资金5.01万元,同时向水务、文旅等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5份,督促开展全领域专项治理。

  制度建设是长效之策。在大数据监督的推动下,兰溪市先后出台《山塘水库巡查员管理办法》《文保员履职考核细则》等5项制度规范,建立起“岗位设置标准化、人员选聘阳光化、日常管理数字化、考核评价动态化”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如今,该市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需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推荐、主管部门资格审核、平台公示监督”三道程序,补助发放前需通过大数据平台与履职记录自动比对,有效杜绝了“吃空饷”“混日子”等现象。

  “深化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赋能监督,是增强问题线索发现能力、提高腐败问题查处效率的关键路径,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新起点。”兰溪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数据壁垒破除、模型迭代升级、部门协同联动三大方向,通过打通多领域数据接口,实现智能监督功能,让基层公益性岗位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民心岗”,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兰溪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