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新开展‘竣工即领证’验收新模式,将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两个审批阶段融合,企业仅用一天时间就同步取得了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书,相比常规流程缩短了8个工作日。”普陀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纪检监察干部介绍道。
这一幕是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持续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今年以来,为精准破解营商环境监督难题,普陀区纪委监委着力破除数据壁垒,线上、线下归集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审批等全流程体系监督覆盖。该区纪委监委借力大数据为营商环境监督赋能,对政企领域高频廉政风险点开展多维关联分析,要素化提炼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特征,构建行政审批、涉企检查、招投标等多个重点领域监督模型,实现对潜在违规违法行为的智能化研判分析,从而督促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
“现在的安全检查公平公正,我们企业整改也更有方向了!”近日,在回访中,普陀经开区某企业负责人向纪检监察干部感慨道。
依托大数据监督,不仅能有效发现问题,更能推动解决问题。此前,有关部门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检查时,因未充分核查机构业务往来,导致出现个别受聘进行安全检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引发企业质疑。针对这一乱象,该区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迅速介入,督促相关部门建立第三方机构业务关联审查机制,要求机构在承接业务时主动申报利益关系,同时引入多轮交叉检查、专家复核等制度。经过整改,如今第三方机构检查流程更加透明规范,企业对检查结果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咨询服务也更加专业独立,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依托‘企呼我应’等平台,我们通过联合执法检查、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涉企第三方服务中潜在的市场垄断、违规收费、资质挂靠、监管失范等突出问题,确保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能真正落到实处。”该区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组长表示。
普陀区纪委监委还将大数据监督成果转化为制度建设的“催化剂”,将问题整改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放大由“点上改”到“面上治”的监督实效。该区纪委监委督促经开区管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营商环境观测点的工作方案》,建立定期联系、线索登记等制度;紧盯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效能工作,监督指导区住建局创新审批模式、减轻企业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监督推动完善涉企问题全流程闭环解决机制,形成10类296条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出高频服务事项清单123项并编印成册;通过招投标“关键数据矛盾”模型,将“招标人”与“中标单位”等数据进行碰撞,形成监督预警。今年来,全区共处置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15件,立案11件11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移送司法2人,已挽回经济损失213.1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监督模型,将大数据监督贯穿于预警提醒、监督整改、制度完善全过程,以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普陀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普陀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