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纪检监察人·手记】“小问题”里也有“大文章”

2020-09-18 10:06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该运管所工作人员长期不在岗,办公场所大门紧闭,每次去办事,人影儿都见不着……”去年夏天,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我县某一基层站所全员上班不正常。按照惯例,组长带着我一起到实地查看情况,我心想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正风肃纪检查而已。

  时值盛夏,热浪灼人。按照计划,我们午饭后从县城出发,准备掐在下午上班时间点看看所里到底有无人员上班。快到目的地时,组长突然说道“师傅,把车停在路边拐角处,稍作休息。”

  我问道:“徐组,车停这么远,我们怎么知道所里人员的动向?”

  组长耐心解释道:“我们这次来不仅要核查信访件提及的上下班纪律问题,还得看看他们所里是不是还存在公车私用、违规公款吃喝等其他问题,一旦纪律松散,这些问题往往都会一齐冒头……”

  我心想,“姜还是老的辣”这话一点没错,暗暗佩服组长的经验老道。

  就这样,我们从正午时分一直观察到斜阳将至。不出所料,所里除了所长一人在上班时间出现过外,其他人员不知所踪。亮明身份后,我们的车缓缓驶入院内,只见一楼大厅、两个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内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看来,举报信里反映的情况多半是真的了。

  “现在才下午4点20,其他工作人员呢?”组长发问道,所长支支吾吾地说:“现在不是快十一假期了嘛,前段时间他们加班加点查非法营运,非常辛苦,我就让他们这段时间回家好好休息调整下。”看得出来,所长对下属是照顾有加。我们通过逐一打电话和当事人了解情况后,确认所里的工作人员确实存在随意上下班、经常不在岗的情形,当场我们就对所长进行了批评教育。

  临近下班时间,我们准备返程。组长随口问道:“你们所里的公车停在哪呢?”

  “平时就停在这院子里的,今天被一个同事开去办事了。”所长答道。对此,我和组长心照不宣。

  锁定目标后,一回到办公室,我们就登录公车系统,查阅自站所成立以来该辆车的行驶轨迹,并调取了相关资料照片。既然已经“打草惊蛇”,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们计划半个月内完成案件的调查、审查及归档工作。面对一条条行车数据、一行行加油记录、一张张卡口照片,通过“人、车、痕”交叉比对,我们最终摸清了当事人“公车私用”的底牌。我心想,现在总该可以开展核实性谈话了吧?

  “我们既然查了,就要全面仔细,不能放过任何一条可疑线索。”这时,组长就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得,给我发布了新“命令”。这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阅近五年该所财务凭证时,发现临聘人员工资单上的李姓名字跟所长的妻子名字相同。所以,我们大胆推测一定还存在财务类问题。

  于是,在联系纪检监察室的帮助下,经过轮番抽丝剥茧的审慎核查和密集谈话后,顺利完成了案件的核查工作。调查发现,所长和工作人员刘某长期将单位执法执勤用车用于个人非正常上下班接送、搭乘家属、亲友及其他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事务;所长以自己妻子为食堂厨师名义全额领取工资,将实际支付食堂厨师工资后的差额,用于该所干部职工食堂伙食补贴开支。

  结果,包括所长在内的两名工作人员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记过处分,变相发放的津补贴款项也全部退回单位账户;其他两名长期不在岗的协管人员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至此,这事还没完。

  局党委在收到我组的《纪律检查建议书》后,对干部管理规范、公车使用制度、基层站所食堂运营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改。

  “太感谢你们了,现在我们全局上下秩序井然,干部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时值一年,我们对受处分干部和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回访,该局分管党风廉政工作的负责人紧握着我们组长的手感激地说道。

  事情告一段落,整个过程我感触颇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间万物最怕“认真”二字,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干得是“挑毛病”的活儿,工作中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心放在针尖上,不放过任何一条可疑线索,哪怕只是上下班纪律这样看似没有大名堂的小问题,只要耐心细致,敢于较真,负责敬业,也能把有限的工作力量用好用足,不负群众期望,不辱纪检监察使命!(泰顺县纪委县监委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吴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