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06:3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义乌市纪委市监委 陈小林
2020年8月起,为方便群众“最多访一地”,我市纪委市监委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设立了统一来访接待窗口,入驻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因我年龄到岗退居二线,组织考虑到我有较丰富的接访经验,指派我到窗口值守,为此还专门挂牌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小林工作室”。
半年多来,我累计已接待群众800多批1000余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密度接访这么多人次,做专职专业的“倾听者”,这在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在这过程中,我对如何做好来访接待工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年哥,你先坐下,喝口水,慢慢说。”“小妹,你慢慢说,今天有什么事要反映的?”……群众来访时,大多带有一定的情绪,有愤懑不满的,有畏缩怀疑的,也有心怀抵触的,对于我来讲,每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平抑来访人情绪。倒一杯水,递上一根烟,请对方坐下来,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等给其一个贴切的称呼,并说上一两句温馨体贴的寒暄等等,这样会让来访人感觉受到了尊重,也借此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
在开始交谈进入正题之后,作为接访的一方,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都会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听来访人对相关诉求的详细诉说,不轻易打断他们的说话,哪怕是有违常理的陈述。做好倾听工作,可以让来访人觉得这里是可以倾诉的地方,这样,即便问题不好解决,其心中的“闷气”也吐了大半。
群众来访的问题,形形色色,作为接访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我所要把握的就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哪些诉求是部分可以处理、部分处理不了的;哪些是需要通过部门协调与上级沟通处理的;哪些是涉法涉诉,可以引导其走法律途径的;哪些是替别人来信来访的,哪些是针对自身利益来维权的;哪些是对人不对事的,哪些是对事不对人的;哪些是仅仅想出口恶气,找回一点自尊的,等等。一事一策,区别对待。
前不久,有来访人来反映问题,“我要反映公职人员违法问题,是你们纪委管的吧。”我没有马上说是,而是让他先把问题说出来。“我隔壁那户人家,擅自在屋顶安装水箱,这个是不允许的,仗着他家有个儿子是在机关单位上班,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地违法。”我马上判断,这个问题该由行政执法部门处理。“身为公职人员知法违法确实不应该,”我先肯定他说得对的部分,“但是这类违法行为不属于我们纪委监委管辖,应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置。”之后我就把来访人引导到了相关窗口。
另外透露一个小秘密。在牛年农历新年,我给每一个登记过的未结案来访人都打了电话,向他们拜年问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是有温度的,他们是被人惦记的,结果发现效果很好。有个信访人还坚持要给我送他家自制的豆腐,让我很感动,不过我婉言拒绝了。
说到底,接访,是一份需要用心去做的事业,要做来访群众的贴心人,就要忘了自己是接访人,把来访者当做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蔼的态度,以心交心,以心换心,那就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