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湖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 喻珏钦
“柴老,今天的共富集市活动,你的篮子卖了289块钱!80%回馈给您,20%注入爱心卡专项资金,您今天的收入是231元。”看着老人惊喜的表情,我的思绪回到了数年前。
前些年的一次网格走访,西湖新村柴阿狗老人家堆积的编织兜篮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边编篮子边叹气道:“我平时没什么事情干,就喜欢做做手工活,拿到菜市场门口去卖点钱,贴补家用,但是兜篮可不好卖啊,你看,都堆积了这么多……”
经过走访,我发现社区里还有好几位同样被滞销困扰的老手艺人,这些用废弃塑料绳、捆扎带编织的环保篮筐,在菜市场门口摆上一整天也卖不出几个。
作为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发挥基层“瞭望塔”作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始终是我的工作重点。当时社区正在打造"共富工坊",我立即想到将这些手艺人组织起来,既能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又能形成规模效益。这个设想得到社区书记大力支持,短时间内就建起了编篮工坊,老人们负责教学制作,社区对接销售渠道,并约定售卖资金80%回馈手艺人,20%注入爱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养老帮扶、邻里守望服务。
既然涉及资金管理,监督必须跟上。我暗下决心:要让每分钱都明明白白,把工坊建成清廉共富的样板。每天,我都会和同事一起仔细查看工坊的账目明细,大到集市活动采购布置、原材料进购,小到细碎零件支出,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做到心中有数,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监督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刚开始售卖兜篮时,由于社区资金支出审批流程繁杂,售卖后的80%金额无法第一时间回馈给手艺人,收入没能及时到账,他们心里自然满是怨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梳理整个流程,发现主要症结在于审批流程中各环节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审批节点过多,而且缺乏明确的时间限制。于是,我多次与相关工作人员耐心沟通,一同商讨优化方案,最终制定了《社区资金支出快速审批制度》,将审批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同时,还建立了责任追溯机制,哪个环节出现延误,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
随着制度的完善,工坊运转越来越顺畅。销售渠道方面,我们在主动对接绿娃子农场、五邻社及越红非遗客厅进行销售的同时,又在线上开辟抖音直播间,不起眼的小兜篮从菜市场走进直播间,几块钱一个的小兜篮,2024年销售额突破8500元,带动20余人就业。
几年下来,我监督着这个小小工坊从十几只滞销兜篮发展到稳定创收的共富平台,见证着老手艺从“无用武之地”变成“传家宝”。基层监督就像编织兜篮的塑料绳,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只有每根纤维都规整有序,才能让共富之篮越编越结实,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