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镜头·手记 > 手记

【纪检监察人·手记】让"剧中人"的抉择敲响"身边人"的警钟

2025-07-24 17:3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纪工委书记 王锐

  舞台的灯光缓缓聚焦,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寻常演出的凝重。台下坐着的,是我们街道的党员干部。台上正在上演的,是由我们纪工委策划、年轻干部自编自演的廉政情景剧《破网·浊流之下》。

  “有些情况需要向你了解,请配合监督执纪工作。”当剧中的“郑主任”沉稳而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弦被猛地拨动了一下。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它仿佛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回响,瞬间将全场观众拉入了那个虚构却感觉无比真实的“新城安置房项目”漩涡。

  这场情景剧以“某安置房项目”为背景,聚焦镇长、科长、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不法商人精心编织的“围猎”之网,从“小巷威胁”的低声恫吓开始,到“会所密谋”的推杯换盏、利益许诺,再到“办公室交锋”时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不同场景之间层层递进、触目惊心。

  坐在台下,我看着剧中那位“王镇长”的挣扎,当面对项目承包商“张总”抛出的巨大诱惑时,他眼中交织着犹豫、贪婪与恐惧;还有那位负责工程质量的“李工”,在“张总”许诺的子女留学和工作机会面前,内心的天平逐渐失衡……这些场景并非完全虚构,是我们从全国各地近年来查办的基层腐败、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中提炼出的共性“套路”,是那些被“围猎”者曾经真实走过的歧路。

  更让我动容的,是剧中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刻画。面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环环相扣的“利益链”,“郑主任”和他的同事们展现出的,不仅是专业素养,更是那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抽丝剥茧的艰难、遭遇阻力的压力、顶住说情的定力,最终“破网”“打伞”的过程,正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演出结束后,我找到了扮演“王镇长”的年轻干部胡鑫鑫,卸下戏服的他,脸上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沉重。“以前学习案例通报,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这次从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心理到一遍遍排练,我仿佛真的走进了‘王镇长’的内心,也深刻体会到了,守住初心、抵制诱惑,真的需要时刻的警醒和强大的定力。”他如是说道。

  小胡的话道出了所有参演年轻干部的心声。他们不再是廉政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创作者和演绎者。为了演好角色,他们深入研究相关案例,剖析腐败分子的心理轨迹,思考权力失控的严重后果。这种深度参与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党纪党规再学习、再认识,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锤炼。

  这场情景剧带来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会后,不少干部主动找到我交流感受。有的说,看到剧中人被“围猎”的过程,后背发凉,提醒自己一定要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有的说,纪检干部在剧中的形象,让他们对监督执纪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更多的年轻干部则表示,通过观看甚至参与演出,那些抽象的纪律条款变得无比具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界限在脑海中从未如此清晰。

  作为街道纪工委负责人,我深切感受到,这种“沉浸式”的纪律教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冰冷的说教,而是直击心灵的生动课堂。让纪律教育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而我们,也将继续探索,让清廉之风吹遍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