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花鸟乡纪委书记 柴巢燕
“我们灯塔村的老人,啥时候也能吃上‘爸妈食堂’的饭啊?看着花鸟村的老伙计们天天夸,心里是真羡慕……”
张大爷的这句话,连同几位白发老人期盼又有些落寞的眼神,像块石头压在我心头。今年是第几次下灯塔村了?记不清了。村里21位独居老人,超六成已年过八旬,“吃饭难”是他们最现实的困境,也是我们乡纪委今年“小切口”专项监督聚焦的靶心。走访一圈下来,“配送难、成本高、人力缺”像三道锁,牢牢锁住了“热乎饭”通向这里的路。群众所盼,就是监督所向。这锁,必须想办法打开。
回到乡里后,我迅速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灯塔村老人“吃饭难”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推进会。“单靠传统配送方式,覆盖灯塔村确实力不从心,成本太高了……”“公益资源或许是个突破口,‘爷爷奶奶的零花钱’项目在运行,能否联动?”在推进会上,各方意见的碰撞让我思路逐渐清晰:要破局,必须创新模式,借力使力!
而“力”又在何处?在和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探讨之后,我们主动对接了阿里公益,当得知他们的“科技助老”项目正在寻找试点时,那一瞬间,我知道机会来了!最终,“爸妈食堂+”的创新构想落地了:将食堂运营与公益项目结合,引入科技力量解决配送“卡脖子”难题。
灯塔村,成了无人配送的首个试点!
2025年7月,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送餐车,稳稳地驶入了灯塔村,并精准停在助餐点,车舱打开,热气伴着饭香扑面而来。助餐点里的老人们迅速被这新科技吸引过来,眼神中蕴藏着新奇和欣喜,餐食被一份份取出,看着老人们围坐一桌,一边吃着热菜,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和满足。此时此刻,那份曾经压在心头“吃饭难”的石头,终于随着这氤氲的热气和满屋的笑语逐渐放下了。
项目落地只是起点。在我看来,饭菜不仅要送到,更要送好!张大爷的海鲜、王阿姨的软饭,一个都不能错。随后,我带着乡纪委干部一行对“爸妈食堂”运行各环节开展“嵌入式”跟踪检查:食品安全台账是否规范?采购渠道是否透明?助餐点环境是否舒适?送餐时间是否精准?……在后厨,我们仔细核对老人个性化需求的落实情况,看着工作人员根据忌口清单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心里才更加踏实。
“柴书记,你看,经过我们这阵子的检查,餐品保温细节、采购流程优化等5个具体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我真的感受到我们为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实事。”乡纪委副书记小陈难掩笑意地和我说道。是呀!我们送给群众的“暖心饭”不仅要热乎、安全、可持续,更要惠民、便民、懂民心。
据统计,科技赋能后的单趟配送成本降低了62%,老人们月均餐饮支出减少了35%,满意度高达90%。这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老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次“爸妈食堂”驶向灯塔村的监督实践,再次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根在人民,只有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才能更好解决民生“难事”,尤其是要关注和守护像灯塔村老人们这类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和体验感。监督工作如同一把利剑,既要有锋芒,也不能失温度,既能横眉冷对、又怀“菩萨心肠”,我想,这才是监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