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镜头·手记 > 手记

【纪检监察人·手记】淬火新兵路 砺剑启新程

2025-08-20 11:41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  王梦瑶

  六月骄阳似火,我满怀敬畏与憧憬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回望这充实的两月余,我对这份事业沉甸甸的分量与如山的使命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自身也在学思践悟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初识“规”之经纬,于制度沃土中深植履职之根

  “主任,我能做些什么?”入职首日,面对办公室高效运转的节奏,我渴望贡献微薄之力,主动请缨。

  “这里的工作节奏快,你先去学习制度文件,打好基础才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一位前辈的指引,为我打开了纪检监察制度的“宝库”——“1+X”制度文件体系,辅以鲜活案例,成为我初窥门径的罗盘。

  起初,条规如密林,字字似壁垒。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领悟到,这些看似冰冷的条文,实则是履职的“金规铁律”,是为权力运行铺设的“坚实轨道”。从问题线索的精准捕捉、初步核实的严谨演进,到审查调查的雷霆之势、案件审理的最终定谳,每一个环节都被细密编织进制度的经纬之中。字里行间,无不深刻昭示着“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这一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

  细琢“文”之毫厘,在字斟句酌间感悟责任千钧

  “小王,你试着起草一份安全评估报告和谈话方案吧。”几天后,主任的信任让我备受鼓舞。我潜心研习,完成了方案报告初稿。

  主任看后肯定了我的框架立意,随即也指出了其中措辞的模糊与细节的疏漏。尤其那份安全评估报告,我对谈话对象健康情况仅凭粗略浏览便草率写下“未发现重大疾病”。反观主任修改稿,近三年详实的就诊记录跃然纸上,最终才得出同样结论。

  结论虽同,根基迥异。这无声的修改,让我感悟:安全无小事,细节定乾坤。每一处精准的措辞、每一份翔实的记录,都是守护生命的“无形保险绳”,共同编织成一张不容有失的“安全天网”。 那一刻,“针尖上打擂台,细节处见真章”的责任感,沉甸甸地落在了我的肩头。

  深悟“实”之根本,以实事求是校准履职准星

  初学制度,初撰文稿,这双重体验不仅让我领略了细节的千钧之重,更如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实事求是”这一纪检监察生命线的大门。

  手捧报告的修改稿,它如一面明镜,映照出我的不足:那看似“正确”的结论,掩盖了核查根基的单薄。主任增补的每一个字、每一组数据,都在告诉我:“有几分依据,说几分话;经几分核查,下几分结论。”

  我深刻认识到, 从安全评估的严谨,到线索处置的精准,从审查调查的深入,再到案件审理的审慎,每一个环节都牵系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与组织的纪律尊严。程序上的毫厘之差,可能导向结果的千里之谬;细节上的丝毫疏忽,足以侵蚀执纪执法公信力的根基。 唯有将“实事求是”内化为最深沉的本能,外化为最执着的行动,我们的工作才能经得起最严苛的审视。  

  这一个多月,不仅是我职业生涯崭新的起点,更是淬炼初心、守护公正漫长征程的开篇。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我将以敬畏之心深研细究,以求实之态精耕细作,努力让经手的每一份报告、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在纪检监察这个光荣的阵地上,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