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委巡察组 舒阅
“400积分真的帮我们抵扣了一部分罚款。‘学法积分’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压力,更让我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环保法律知识。”嘉兴市秀洲区某包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因项目未批先建被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查处后,企业负责人在执法人员指导下,通过“环保e企管”平台完成学习、积累积分,最终用413分抵扣了2%的罚款。这是区委巡察推动整改以来,全区首例以“学法积分”成功抵扣行政处罚的案例。
此前,区委第二巡察组对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织开展巡察时,聚焦“浙里生态·环保e企管”系统运行情况,发现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全区注册学法账号的企业1187家,其中积分为0的有290家,积分仅为1分的有361家,合计占比54.8%。更值得注意的是,尚无一家企业通过学法积分实现罚款抵扣,“学法减罚”政策未能真正落地。
“既然有政策,为什么企业用不起来?”我们巡察组带着问题深入走访。原来,根据原有规定,企业需在“案发时”就具备200分以上积分,才符合抵扣条件。但多数企业学法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不出事不学法”的侥幸心理,导致被查处时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
“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卡在‘案发时’这个节点,企业根本没有缓冲余地。”“我们要推动政策从‘纸面上’走到‘实际中’,真正激发企业学法守法的内生动力。”我们巡察组将这一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及时向区生态环境分局反馈,指出其在普法宣传、政策落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督促其向上级部门汇报建议。
在巡察组的持续推动和区生态环境分局的积极建议下,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修订了《嘉兴市生态环境从轻、减轻与从重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将积分统计节点从“至案发时”调整为“至案件调查报告形成时”,并明确积分每满200分可抵扣1%的罚款,最高不超过5%。这一调整,极大提高了企业学法的积极性和政策可及性。
新政出台后,区生态环境分局积极行动,组织开展“清风秀水”生态课堂系列普法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精准讲解法律法规及积分适用规则。今年以来,累计培训企业500余家次,实现规上企业和重点排污单位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85家企业学法积分超过200分,“学法积分”制度真正在基层治理中生根发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这次推动“学法积分”政策落地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巡察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必须紧盯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推动打通惠民利企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整改监督做实做细,才能让好政策真正发挥出好效果,让企业得实惠、让治理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