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镜头·手记 > 手记

【纪检监察人·手记】巡察"回头看"背后的安居守护

2025-10-11 10:48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台州市黄岩区委巡察组 廖伟华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有空一定要常来坐坐啊!”北洋镇潮济村的于奶奶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巡察组临时办公室,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暖暖的笑意。看着她安然搬进新家,我心头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位老人还独自守在风雨飘摇的老屋中,让人揪心不已。

  今年3月,我们巡察组进驻北洋镇,对潮济村开展巡察“回头看”。在走访过程中,组员们发现于奶奶仍居住在古街区块的老房内。该区域部分房屋已经倒塌,道路两侧堆满易燃杂物,消防设施配备不全,安全隐患突出——这哪里还像个家,分明是一处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危险角落。

  “奶奶,您怎么还住在这儿?”我蹲下身轻声问询。她只是淡淡回了一句:“住惯了。”但站在一旁的女儿神情犹豫、欲言又止,让我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份沉甸甸的牵挂,推动我们迅速行动。我们先后联系了于奶奶的子女,并约谈了村干部,终于弄清了原委:原来早在2022年,村集体就在“前门坦”新区为于奶奶安置了一处宅基地。然而,由于施工进度滞后、审批手续不全等原因,直到2025年3月,该片区通水问题仍迟迟未解决,导致居民无法入住。于奶奶年事已高,还患有视力残疾,她不愿拖累子女和邻里,于是选择继续守在老屋。

  民有所呼,巡必有应。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等不得、慢不起。巡察组当即向潮济村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迅速制定方案,帮助于奶奶安全、顺利搬迁。

  整改令就是冲锋号。在巡察组持续跟踪和协调督导下,村里快速行动起来:一组人员主动上门,与于奶奶及其家人深入交流,细致介绍搬迁政策及安置房配套,逐步打消老人“搬出去后生活没着落”的顾虑;另一组人员则积极对接自来水公司、住建等部门。在确认新区通水暂时难以全面推进后,经多方技术论证和邻里协调,最终确定采取“借水”方案:由通水条件较好的老村区住户引出水源,通过铺设临时管道,为于奶奶的新房实现通水。

  通水后搬迁那天,我特意赶到现场。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正细心帮于奶奶收拾家当。锅碗瓢盆、被褥衣物,大家肩扛手提,一趟趟往返于老屋与新居之间。村里还提前准备了新床垫、被褥、枕头,连脸盆、毛巾这些日常用品也一一配齐,贴心至极。

  “压在我们家心头几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于奶奶的女儿连声道谢,眼中满是欣慰。

  一位村干部一边帮忙安置家具,一边感慨地对我说:“这回真是借了巡察组的‘东风’,终于让老人住进了新房。我们也放下了心结,既排除了老屋生火做饭的消防隐患,也为推进古街保护腾出了空间,以后遇上台风天气,再不用反复动员转移了。”

  走出于奶奶明亮整洁的新家,夕阳余晖洒满静谧的村庄。我深刻体会到,巡察工作那份沉甸甸的意义,就在于真正走进群众的困境,用心感知他们的急难愁盼,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疏通堵点、破解难题。让像于奶奶这样的老人,老有所安、居有所乐,不再为基本生活和安全担忧——这正是巡察工作架起“连心桥”最坚实的桥墩,也是对我们肩上职责最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