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3 09:26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金庭王氏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号澹斋,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无锡,东晋永和六年(350)定居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曾被誉为“尽善尽美”和“古今之冠”,影响极为深远。他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东晋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称病弃官,入金庭(今嵊州市华堂村)筑室隐居。自此,王氏在华堂扎根,至今已有1700年。因其子孙后代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后“画堂”易作村名“华堂”。村内有王氏宗祠、心传书院、老台门等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金庭王氏自王羲之迄今已有五十九世,一直以“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24字教育后代,要求子孙以“孝”“和”“义”“学”为核心理念。就如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就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和发展之全面而论,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书圣王羲之相比一样,金庭王氏家训中“孝”“和”“义”“学”的核心理念更是代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从古至今演绎出许多孝亲爱老、乐善好施、勤学不辍等感人故事,尤以孝举善行和书法学习两项最为突出,涌现众多先进模范人物,实在对当世影响深远。
金庭王氏家训简介
1.金庭王氏家训主要内容:
“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
——摘自《金庭王氏族谱序》
2.金庭王氏家训释义:
上治下治:国泰才能民安,国治才能家治,达到上下和谐。
敬宗睦族:孝敬长辈,与人和睦相处。
执事有恪:遵守规矩,做事要有分寸。
厥功为懋:树立榜样,以此激励自己。
敦厚退让:品行忠厚,懂得礼让三分。
积善余庆:多做善事,造福子孙后代。
临羲之家训 书百家家规
2015年5月21日,嵊州市“翰墨传家训”现场书法大赛走进金庭镇华堂村。30位小朋友着汉服,书家训,在华堂村文化礼堂举行了一场古风荡漾的书法雅集。“羲之故里,书法特色,王氏家训。”这是本次大赛的3个关键词。这次书法比赛的内容是金庭王氏家训,共24个字,内容为: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
对于王氏家训,每位学生都能倒背如流。30位学生,30张书法,或老练,或稚气,或俊逸,或飘洒,让现场的书法家评委们赞赏有加。
赛后,书法家评委又对孩子们进行了现场辅导。“书法学习,楷书是基础。前人把楷书比作‘立’,行书比作‘走’,草书比作‘奔’。楷书方整规范,是各种字体的基础。”“这一‘撇’用力太轻,笔底还得加点力。”“‘勾’要停顿一下,再推出去。”“字就像人一样,需要呼吸,字要写得活,要有生气。”“同一个字要写两竖两横两撇时,要有长短粗细变化。”“书写王氏家训,不是简单地书写几个字,而是要在充分理解、感悟家训内涵的基础上,带着情感去书写,这样才能真正写出家训的精神内涵……”